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南越王墓里面的介绍 > 第50章(第1页)

第50章(第1页)

玉衣作为汉代高级贵族特有的硷服,有其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从考古资料考察分析,早在东周时期就有在死者脸部覆以缀玉面罩、身上硷以缀玉衣服的习俗,这种&ldo;缀玉面罩&rdo;和&ldo;缀玉衣服&rdo;的现象应当算是&ldo;玉衣&rdo;的雏形。自田野考古学在中国兴起后,从1954年到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发掘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在有些死者的脸部发现了许多带孔的玉石片,有的玉石片做成眉、眼、鼻、口的形状,并按五官的位置排列,以象征人的脸部。根据《仪礼&iddot;士丧礼》记载,古时覆盖死者的脸部用&ldo;布巾&rdo;、&ldo;冥目&rdo;,裹首用&ldo;掩&rdo;。而此次考古工作者于东周墓中死者脸部发现的玉石片,原来可能是缝缀在&ldo;布巾&rdo;、&ldo;冥目&rdo;一类覆面织物之上的。至于玉衣的头罩,则应是从裹首的&ldo;掩&rdo;演变而来的。

战国时代死者脸上的缀玉覆面和身上的缀玉硷服,虽然和汉代的玉衣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还不是真正的玉衣。类似满城汉墓出土的、形制完备的玉衣,最早出现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在考古发掘中,曾多次出土汉代的玉衣,但保存完整的只占少数,多数仅残存或多或少的玉片。从考古资料看,已出土的玉衣为数在}2套以上,其中属于西汉的共11套,属于东汉者至少有11或12套。在西汉玉衣中,有准确年代早于满城汉墓的,有咸阳杨家湾汉墓和临沂刘疵墓。杨家湾汉墓的年代为文景时期,刘疵墓属于西汉前期。但这两座墓都缺乏明确的断代根据,只能确定其上限应为文帝时期,下限可能达到武帝初年。至于文帝以前的玉衣则没有发现过。

就文献记载而言,《史记》所述讫于汉武帝天汉四年,而未见关于玉衣的记载。成书于武帝时期的《淮南子》一书,在论述厚葬时仍然只承袭《吕氏春秋》中所谓&ldo;含珠鳞施&rdo;的说法,也未见&ldo;玉衣&rdo;一词。由此推测,葬以玉衣的习俗,在全又武帝时期可能才流行不久,或尚未形成一种制度,因而知道的人不多,《史记》也未载其事。

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考察,玉衣的出现不大可能在西汉初年。高祖时,由于经济贫困,&ldo;自天子不能具醇骊,而将相或乘牛车&rdo;。惠帝、吕后年间,虽然&ldo;衣食滋殖&rdo;,但经济尚未恢复。文帝时期,虽然经济有所发展,面&ldo;公私之积犹可哀痛&rdo;。《史记&iddot;孝文本纪》载文帝本人也规定,&ldo;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rdo;。所记是否完全符合实际,当然值得怀疑,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经济尚不富裕的事实。经过&ldo;文景之治&rdo;,到了武帝初年,汉王朝通过70年左右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致使&ldo;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rdo;的状况。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统治阶级的生活日益骄奢淫逸,生前穷奢极欲,死后则实行厚葬。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环境下,封建贵族以玉衣作为硷服的风气开始出现了,到武帝时期已发展到顶峰。也正是自武帝以后,玉衣开始由中央朝廷手二业作坊统一制作,皇帝把它作为礼物赏赐给各地的诸侯王及朝中受宠幸的大臣。当时中央设置了一个专门制作丧葬品的机构,称为东园匠,玉衣就是在它的监督下制作的。玉衣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用的玉料要经过开料、锯片、磨光及钻孔等,每一玉片的大小形状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细致加工,这需要有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整个玉衣制作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相当惊人,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约需一名玉工费十余年的功夫。

从河北定州北庄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的部分玉衣片看,背面墨书&ldo;中山&rdo;两字,说明朝廷作坊的工匠们为各地诸侯王、列侯制成玉衣后,为便于区别,就将诸侯国的国名书写在玉衣片上。而那块书写&ldo;中山&rdo;两字的玉衣片,表示此件玉衣主人是中山国君。再有定州4o号汉墓墓主是西汉中山孝王刘兴,或许是他身材较矮小的缘故,金缕玉衣过于肥大,因此在穿用时不得不把裤筒下部过长的部分拆下,垫盖在他的腹部下方。由此可见,汉中央朝廷玉器作坊制造的玉衣是按统一规格制作的。在制作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朝廷等级界限,从编缀用金、银、铜、丝、玉、石原料的使用几方面可明显地体现出来。

关于玉衣采用的材料,从文献记载看,有着严格的规定,一律为玉料,不曾有使用汉白玉石料的记载。但实际发现的事实则不同,是既有玉料,也有石料,石料应以劣玉看待,是等级不同的表现。西汉时期,王、王后、列侯都用玉料;而在东汉,只有王用玉料,王后、列侯(如浮阳侯刘氏)及夫人等用汉白玉石衣,一律铜缕。

玉衣在使用上,除了按照诸侯王、列侯以及功臣贵戚等不同等级颁赐给或金缕、银缕、铜缕玉衣、石衣之外,绝不允许私自制造,违者治罪。后汉书&iddot;朱穆传》载:&ldo;宦官赵忠丧父,归葬安平,潜为均潘,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使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rdo;这个故事说明当时限制是很严格的。《前汉书&iddot;王子侯表》载,西汉诸侯王、列侯等总数约《幻人左右,如果把东汉时期诸侯王、列侯等计在一起,人数要达千人以上。这样一支庞大的贵族队伍,其玉衣的制作,仅靠东园匠是难以胜任的。有些玉衣,特别是后人所看到的那些出土的汉白玉石衣,不一定都是朝廷所制作和颁赐,或许是由各郡国所建的由中央朝廷特许的作坊所制造,这或许正是文献中没有石料玉衣记载的缘故,或者也正是考古工作者近年在河北定县的许多大墓中曾发现大量做工粗劣的铜缕汉白玉石衣的真正原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