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个新人在达到&ldo;致虚极,守静笃。归其根&rdo;后,老子认为是&ldo;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rdo;(《老子》第十六章)
即使是不修道之人,读了《老子》,也会明白做人的道理。而修炼的人和不修炼的人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追求人世的一切,不执著于人世的什么聪明、能耐,而求得的是返本归真;后者正相反,执著于人世的一切利欲。这正说明得到真道是如何的可贵。
后来的那些修道者,凡是遵从老子的道的,都是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养身修性,而没有在险恶的乱世遭到颠沛坎坷。老子的道渊博深遂,源远流长,这是乾坤所定,所以后来修道的,也都把老子奉为他们的宗师了。
有道的&ldo;圣人&rdo;
在《老子》中,多次出现&ldo;圣人&rdo;一词。圣人&rdo;是与道合一的,他的使命是&ldo;做天下人认识上天的器具&rdo;。(&ldo;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rdo;《老子》第二十二章)。
圣人的行为就是修道的人的楷模。圣人是&ldo;去甚,去奢,去泰&rdo;,意思是圣人是摒弃一切强求的、奢侈的和骄恣的东西。(《老子》第二十九章)&ldo;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rdo;。(《老子》第二十九章)
老子借描述圣人的行为,非常清晰的告诉了人们如何做人,如何返本归真。真是用心良苦。
道与人生及治理国家
老子告诉人们天地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物生死都要顺其自然,因而人们在世间的生活也要顺其自然。
老子还指出&ldo;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do;&ldo;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rdo;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ldo;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rdo;,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和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地。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碰撞:儒道的分别
孔子曾经去向老子请教《礼》方面的学问,先派了他的学生子贡去拜见。子贡见到老子后,老子对子贡说:&ldo;你的老师叫孔丘,他如果跟随我三年,然后我才能教他。&rdo;孔子见了老子,老子对孔子说:&ldo;善于经商的人虽然富有但却像什么也不拥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笨的人一样毫不外露。你应该尽快去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rdo;
老子问孔子读什么书,孔子说在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读这本书。老子说:&ldo;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rdo;孔子说:&ldo;精髓是宣扬仁义的。&rdo;老子说:&ldo;所谓仁义,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
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那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rdo;
老子又问孔子,&ldo;你已经得道了吧?&rdo;孔子说:&ldo;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rdo;老子说:&ldo;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
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rdo;
孔子说,&ldo;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讲说先王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见了七十多个国君,但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rdo;老子说,&ldo;你那&lso;六艺&rso;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历史,你说那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旧的东西。就像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脚印和脚印,还能有什么不同吗?&rdo;孔子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
子贡很奇怪的问是怎么回事,孔子说:&ldo;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像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我心神不定,已找不着自己了。&rdo;
这便是度人的觉者和人世中的思想家的根本区别。
儒家─规范人类行为道德之法
儒家的奠基人─孔子的生平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音邹)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音禾)。叔梁纥年老时娶颜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们到尼丘山向神明祷告后而得孔子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诞生。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ldo;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打败了宋国。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继位做宋国国君,却让位于他的弟弟厉公。到他的另一个先祖正考父时,历佐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恭敬,所以正考父鼎的铭文说:&lso;第一次任命鞠躬而受,第二次任命时弯腰而受,第三次任命时俯首而受。走路时顺墙根快走,也没人敢欺侮我;我就在这个鼎中做些面糊粥以糊口度日。&rso;他就是这般恭谨节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rdo;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
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长大之后,曾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生长得很好。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