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德在家工作,并非一直是孤单的一个人,他可以听听收音机,太太和小孩也会偶尔进来打个招呼,但太太和孩子虽关心他,却不很了解他的工作,因此,他只能求诸客户;而除非他对客户的事情热心,否则他没法与他们讨论工作上的问题和想法。
实际上,彼德已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客户需要彼德的帮助,所以打电话请教他,他因渴盼与人接触,所以尽心尽力想帮忙解决他一点也不懂的问题;反而因此掉入了自己的陷阱之中。当电话挂上之后,他往往会决心下一番努力,对刚才客户所提出的事有更深刻的了解,以便下次他们打电话来时,他可以应答如流。结果,当然可以预测:这位辛勤劳力的顾问什么都学,但博而不精。而他只要深入钻研其中的任一部分,成功就在眼前了。
实际上,彼德却害怕成为所谓的&ldo;专家&rdo;,因为他以为如果专于某一范围,委托他的客户就会骤减,他怕的不是成功,而是成为&ldo;专家&rdo;。自律对自己创业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所谓的自律,并不是要自己忙个半死。不管是自己创业,或受雇于人,督促自己好好工作都很重要,而自己做老板时,事业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自己是否能避免漫无目的地在事业之路上游荡;如果不能紧抓住一个特定的方向,我们就无法踏上成功之路。就彼德的情况而言,他接到那通运输问题的电话时,大可以较轻松的态度来处理它,然而由于彼德处处想讨好顾客,所以他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他原本并不了解的问题,致使自己离正途愈来愈远。
如果彼德接到这电话时,能说:&ldo;真高兴你打电话来,不过很抱歉,我对这问题所知不多。&rdo;或者:&ldo;我所知的仅是??。&rdo;这些问题就不会发生了。但彼德却急切地想帮助客户,并继续这段谈话,他的心情简直像溺水的人抓住救生圈一样,怎么肯让客户挂上电话呢?
但他这样做,反而让双方都感到困扰,他拼命想装出很懂这个问题的样子,但客户后来发现他所提供的建议一无是处,害得他白费时间。彼德所犯的错误,就是一般自己创业、又博而不精的人最常犯的错误,他们最容易对任何事都表现出很内行的姿态。
创业的&ldo;致命伤&rdo;
总而言之,尽量不要对任何人都摆出万事通的样子,在私生活上,&ldo;万事通&rdo;也许行得通,但在工作上,这可能就是致命伤。
有趣的是,这种万事通先生,常是因为换了多次工作后,自觉得什么都会了而自行创业,完全不像教科书上所教的,说什么典型的企业家是由于想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完成某个特别的灵感,所以才离开公司的。
我们的调查显示:自己创业的人,往往有一大堆主意,不知如何着手才好,而一旦自己做了老板后,将会比从前更&ldo;多才多艺&rdo;,由于未来的前景太多,他们任由客户牵引他们,甚至离开了自己专精的领域而不自知。
这种情况正像20多岁的青年所发生的情况一样;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见到的,许多年轻人在进入社会时,都极端自信能以自己的性格处理一切的问题,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资产。
也许,当时看不出他们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在20岁到30岁这个阶段中,他们的&ldo;弹性&rdo;可以帮助自己应付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各种问题,没有人会告诉他们说,他们已走入了歧途。但是如果他们是在大公司工作的话,最后总会有人提醒他们的。在大公司里,他们的职务已定,公司只期望他对这方面更专精而已,亦即对越来越小的一定范围,有越来越多的认识。然而,如果自己创业的话,这种专精的过程,就倏然而止,而且往往会倒转过来。
就我们所研究的几个自己创业的例子来说,他们就像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很有弹性却不专精。若没人提醒的话,往往就会离正途越来越远,绩效也差,而且永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也无法改进。
更奇怪的是,正像彼德的情况一样,他们自以为所做的,是人家期望他们做的,是人家指引他们的路,但这只会引他们走上失败之途,因为他们承受到对自己伤害最大的内推外拉的压力:内推之力源于自己不同的兴趣;外拉之力则来自与他们来往的不同客户与公司的要求。
为什么这些压力对自己创业的人来说,这么严重呢?因为纵使只是在中型的公司中,大多数员工的兴趣都会被忽视,员工只是被雇来做某种特定工作的,最好不要有其他的牵扯,以免侵犯到他人的职权。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会不自知的自我约束,留在自己的领域内。
另一方面,公司里的人,也不会问他们专业知识外的问题,公司的人了解,问他们职权外的问题,他们也不见得懂,纵使给了答案,也仅是帮忙而已;不管怎样,从他们那里得来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除非由主事者或外来的专家下断语。举例来说:在伯特的公司里,没有人会问他有关运输的路线或时间的问题,他和彼德读企管硕士时,都是专攻财务方面的,但由于不同的工作型态,现在客户只会问彼德这方面的问题了。
简言之,由于伯特受雇于人,所以可能危害到他工作的内推外拉之压力就消除了;而彼德却完全感受到此种压力,虽然他并不了解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自己当老板的人若不能&ldo;自律&rdo;于特定的工作范围,则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向,变得博而不精,成功的机率也相对的减小了。
自己做老板的人,想要不重蹈覆辙,并不容易,但作这种努力却十分值得。首先,这些老板得记下自己与人沟通的时间长短,当然,在这个拥挤的社会,真正要独自一人并不容易,但街上碰到的朋友寒喧、电梯里遇到的熟人搭讪,或楼上的同事和你说话,都不能算,因为你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和他们谈工作上的想法,影响你行动的目标和重要的问题仍藏在你心里。家人、朋友也许能帮得上一点忙,不过也很难说,因为工作者希望的是能与同行或相关行业的人,谈论工作上的问题,我们所要的资料,就是这种与工作有关的谈话时间的长短,不管是面对面、通电话,甚至以信件来沟通都可以。
结果我们发现自己创业的人,与人做工作问题上沟通的时间,都非常短。
40以上的老板平均每天花在这种沟通上的时间,还不到35分钟;当然,有些人需时多,有些人需时少,但35分钟对一般人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对工作努力的人来说,花点时间与人分享自己工作的想法,并不是奢侈或仅为了方便而已,而是一种需要,这些人至少该找一个同事倾谈,并且要防范自己对这位同事会反应过度。长期缺乏社交的生活不仅会使我们觉得孤独,更容易使我们失去方向感。当我们情感上很渴盼与人沟通时,任何与工作有关的接触,都可能会影响我们,使我们走向新、却未必是对的方向。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决定自己的方向,并持续地努力下去是必要的,但这并不表示以后不能改变它,这个世界非常需要有新发明、新想法的人尝试各种新方法,然而,每个方法都该在放弃之前多试几次,等到最后这些有新想法的人真正发展出某种专门兴趣时,他们就不会被心理上孤独、想与人沟通的欲望误导了。实际上,这些自己创业的人,应该在与客户谈话,而感到自己太过兴奋、焦躁时,停下来想想:&ldo;我这么尽心的和他谈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解除自己一时的寂寞,还是真的对这问题有兴趣,以后也想走这条路呢?&rdo;这个问题和答案就可以让一个人了解自己真正的工作兴趣所在,因为不管工作范畴是什么,一个人很难持续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但实际上,锲而不舍却是成功最主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