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乾隆元年二月谕,《高宗实录》卷13。
[49]《乐善堂集》卷4。
[50]《御批纲鉴》,卷101;圣祖也曾说过: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庭训格言》6。
[51]《御批纲鉴》,卷77。
[52]《御批纲鉴》,卷25。
[53]乾隆六年七月癸亥谕。
[54]当日此类现象之多,已足可引起重视,如乾隆五年七月庚寅,上谕,御史沈世枫奏:近年以来之督抚每以寻常政务不足以结主知而动众听,于是逞臆见以变法,矜一得以邀功。其说以为利民,而其实利未见而害随之。如崔纪令开井灌田,郝玉麟欲以严刑重困流民,张渠请禁粮艘带酒,雅尔图抑令业主免租,李卫禁止晒曲,鄂弥达勒令盐商领帑开矿之类。又如陈大受见豫抚因捕缉多盗,蒙恩议叙,亦将所获盗犯,陈渎天听,《高宗实录》卷123。
[55]《御制文初集》,卷1。
[56]鄂尔泰亦曾写道:&ldo;国家设官分职,凡以为民耳。但能利民,则宽严、水火,皆所以为仁&rdo;,赵慎畛:《榆巢杂识》下卷,页146;适与乾隆六年十一月己巳谕‐‐现在尚书侍郎中,有曾任督抚者,乃在外,则所请常过于宽。曰:吾以恤民瘼也。在内,则所驳常过于严。曰:吾以重国帑也。……随境转移,漫无定识。要之皆揣摩迎合之习,不能悛改‐‐形成鲜明对比。
[57]《啸亭杂录》卷10《纯皇爱民》;自乾隆十一年首次普免之后,乾隆一朝又有过数次普免,据统计乾隆朝各项蠲免,前后共达白银二亿余两,参见周远廉:《乾隆皇帝大传》,页69。
[58]《清史稿&iddot;食货志》,卷125。
[59]参见高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页38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又据统计,乾隆四十九年以后至五十三年,各省水旱灾荒赈恤及因灾蠲免豁免民欠,共计银二千四百五十五万两余、米谷二百二十万余石,《乾隆朝上谕档》,十四册,689-690页。
[60]《高宗实录》卷217;同时,恐其地亩无人耕种,令在籍居民。代为耕种。
[61]乾隆四十六年七月癸丑谕。
[62]乾隆十六年正月庚子谕:朕哀矜庶狱,昨岁推恩中外,已将五次缓决罪犯查明减等发落。顾念比年以来,获罪之犯,尚有羁禁圜扉者,朕心恻焉。所有直省朝审秋审各犯,缓决至三次以上者,即着该部查明,酌量案情,分别请旨减等发落。
[63]乾隆十五年五月己未,《高宗实录》卷365。乾隆五年,曾作诗云:&ldo;念予志学时,所慕君子儒,……措行始知艰,虑为空言徒&rdo;,《御制诗初集》,卷四,高翔:《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页28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6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档案,1140-035;另外,在禁烟禁酒上,亦&ldo;俱未实力奉行&rdo;,乾隆六年五月甲戌谕。
[65]钱穆:《国史大纲》,页633。
[66]伪稿即所谓《孙嘉淦奏稿》,其文累万言,以所谓&ldo;五不解十大过&rdo;,指责皇上即位以来之种种过误,尤为指斥南巡;伪稿久已失传,《郎潜纪闻三笔》页772云:伪稿密参在朝多人,如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徐本、尚书讷亲、海望等;另据小说家言,其首乃&ldo;为谏奏皇上节欲劳政、爱养旧臣、体恤八旗勋贵、摈弃小人、奖拔君子为治天下,臣孙嘉淦跪奏……&rdo;数语;大略指皇上用人如积薪后来居上,搁置先帝老臣,宠幸后宫,甚或与外戚之属暧昧情事;&ldo;今皇上欲追尧舜之君,而行桀纣之事,欲思圣祖之道、世宗之法,而效前明声色狗马之俗,南辕而北辙,遂令天下失望,不亦惑乎?&rdo;参见二月河:《乾隆皇帝》《风华初露》,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页398。
[67]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丙午。
[68]乾隆十七年六月壬辰。
[69]参见高王凌:《乾隆南巡》(未刊文稿)。
[70]&ldo;叫魂案&rdo;又名&ldo;割辫案&rdo;,什么是&ldo;叫魂&rdo;呢?相传那一年从南方传来一个可怕的消息,说有一伙不法之徒正在四处游荡,通过在人的名字、辫子或衣物上施用魔法,摄取人的灵魂。这引起了地方上的恐慌,也因此惊动了朝廷,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以上参见孔非力《叫魂》,及高王凌&ldo;叫魂案之前因后果&rdo;,《政府作用和角色问题的历史考察》;不过,如果说&ldo;伪稿案&rdo;还找到了一个&ldo;替罪羔羊&rdo;,&ldo;叫魂案&rdo;却最终是&ldo;不了了之&rdo;了。
[71]湖南巡抚许容诬奏谢济世,被夺职后,乾隆七年,有旨仍命抚湖北,给事中邹小山上疏:&ldo;乞降旨宣示臣民,俾晓然于黜陟之所以然。&rdo;疏入,上遂寝其事,《朗潜纪闻&iddot;三笔》卷9,此乃其小者。
[72]周世宗以违众议,破北汉兵,自是政无大小,皆亲决,百官受成而已。推官高锡上书谏曰:&ldo;四海之广,万几之众,虽尧舜不能独治,必择人而任之。今陛下以一身亲之,……不若选能知人,正者以为宰相,能爱民听讼者以为守令,能丰财足食者使掌金谷,能原情守法者使掌刑狱,陛下但垂拱明堂,视其功过而赏罚之,天下何忧不治?何必降君尊而代臣职,无乃失政之本乎?&rdo;不从。《御批纲鉴》(卷70)批曰:&ldo;人君躬揽庶政,则权不下移,奸欺无由得售,所全实多。高锡扭于晏安习见,但以垂拱为得大体,而不知敕几实握治原。……观周世宗事皆亲决,而美政史不胜书,可以知治要矣&rdo;,其事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