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乾隆十三年发生哪些事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雍正十三年十月辛巳,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准,大学士朱轼奏言,民间田地之丈量首报,宜一并永远停止。督令耕畲,为足民计,非为增赋起见。且区区报垦之粮,于国课无加毫末。不但丈量不可行,即责令首报之条,吓诈摊派,大吏名为急公,小吏兼以牟利,所奏甚为剀切,应如所请。得旨:依议速行。

其时耕地既有虚报者,亦有甚多隐匿者。对此,不能说各地尚有可垦荒地,政策转折就&ldo;错&rdo;了;也不能说没有荒芜土地,皇帝的想法才是&ldo;对&rdo;的。我们只有通过事后的完整观察,说清朝皇帝(特别是康熙、乾隆)的想法具有前瞻性,而且根据二十世纪的经验,表明它具有跨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乾隆元年二月,河南巡抚富德奏参前任督臣王士俊报垦多罔,得旨:

今览汝奏,第一折内则称王士俊虚报开荒,种种欺罔。而第二折内又称豫省地亩,隐匿者甚多。……是汝同时两奏,而自相矛盾如是,朕竟不解汝意之所在也。

如此则只有依赖清丈。元年五月,福建巡抚卢焯奏清丈地亩。得旨:

细观汝所陈奏,总是一篇虚词,若云查丈无累于民而且有益,则民之愿查丈,吾从未之闻也。若云查丈非为加赋,……则民何以反畏查丈如水火哉?

是时,贵州学政邹一贵亦请丈田,御史包承祚驳之,事获寝。[7]

六月丁亥,户部议准河南巡抚尹会一疏言:

今欲厘定科则,非履亩丈量,实难凭信。设一丈量,必致妨废农业,纷扰闾阎。

是清丈难行,而令业户首保,亦弊多利少。正如朱轼所云:四川近经丈量,逃亡迁徙,事故纷然。究竟田土难于一一清理。[8]

雍正十三年十月朱轼&ldo;民间田地丈量首报,宜一并永远停止&rdo;之疏,至乾隆四年被奉旨提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再度密议,遂于乾隆五年决定,零星地土,免其升科。[9]

九月己巳,因豫省地土,可改水田者尚多,但须题请加赋,是以因循观望,又谕:

嗣后有情愿将旱田改作水田者,悉从其便。钱粮仍照原定科则征收。

俨然不再增加田赋,对新垦土地的申报,也采取不积极的态度。[10]自乾隆元年始,《实录》中不再记录全国耕地数字,而其他官书(《皇朝文献通考》等)所载耕地数字,也几乎不再增加。[11]

嗣为十八直省制订免科细则。凡新垦山头地角零星土地,及其成片但不及一定亩数者(一般为一二亩,高不过五亩十亩,亦有科则上下、水田旱地之分),皆免其升科纳赋。[12]清人王庆云说,&ldo;初,犹限以亩数&rdo;;乾隆十一年,以广东高、雷、廉等府所垦本非沃壤,十八年以琼州海外瘠区,三十一年以滇省山头地角尚有旷土,&ldo;皆听民耕种,不限亩数,概免升科。不特无催科之扰,而并免查勘之烦。&rdo;[13]

因为长时间以来从未进行过全面的土地清丈(除个别地方以外,其效果亦不佳),以及奉行以&ldo;原额&rdo;为准的征税原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清代中国各省耕地数字的不准确性。结果,不但清代以前,即清朝以后,中国耕地数字始终是一笔&ldo;糊涂账&rdo;。至此,政府已失去了进一步行动的目标,努力也走到了尽头,适时地改变政策,也就成了势所必然。它既非空前,也非绝后。倒不妨说,恰反映了中国政治自古以来的一贯作风。

并最终认定:

(现今)若求可垦之地,则惟新疆乌鲁木齐等处地土沃衍,尚可招徕屯垦。至于内地开垦一说,则断无其事。各省督抚亦断不得以此为言。[14]

如果说耕地已经开发殆尽,那将如何谋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清代耕地的增加远不足以解释其农业总产量的提高,又应从哪些方面去寻求这些方法和原因?这些还是中国历代没有遇到过,而其后也会一再遇到的重大挑战。

[1]参见王业键的研究。

[2]参见珀金斯的研究。

[3]袁枚:《文渊阁大学士史文靖公神道碑》。

[4]&ldo;请核实地亩疏&rdo;,《皇朝经世文编》卷34,《清史稿&iddot;曹一士传》。

[5]雍正十三年十月乙亥谕,《高宗实录》卷4。

[6]关于广西&ldo;金鉷案&rdo;的研究,参见罗威廉:《政府与土地‐‐1723-1737年广西开垦研究》(《清史研究》1994年第1期),和卫国:《从广西捐垦案看清代垦政》(硕士论文,2005);宋玥:《陈宏谋的三大案》(硕士论文,2011)。

[7]《朗潜纪闻&iddot;三笔》卷3。

[8]《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二九册,338-341页;又,乾隆八年十月,甘肃巡抚黄廷桂奏请清查欺隐,得旨:宁可留有余于小民,不可为钱粮起见。况所加者,又不过太仓一粟,九牛一毛哉。

[9]乾隆五年七月甲午,《高宗实录》卷123。

[10]乾隆五年十一月初八江南道监察御史金溶奏&ldo;陈培国脉裕民生六项事宜事&rdo;:(圣祖仁皇帝)决定编审所添之丁,永免完纳丁银,请援照此例,令地方官鼓舞穷民,令其开垦,明白晓谕,概行永免升科;不过,他依然希望新开垦土地数字能够继续报告上来,申妙同学提供的档案史料(04-01-35-1381-006)。

[11]参见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乙表6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