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乾隆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 第69章(第1页)

第69章(第1页)

二、儒家的&ldo;宽仁之治&rdo;(乾隆皇帝的表述)&ldo;宽&rdo;字的不同涵义&ldo;宽严之辩&rdo;的解释偏差&ldo;回向三代&rdo;粮政事件实际上,乾隆初期并不是一味从宽,只宽不严的。比如,处死曾静、张熙,比乃父要&ldo;严&rdo;;在扩大仓储上,更有许多地方&ldo;严&rdo;过了以前。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上谕:

&ldo;总之办理事务,宽严当得其中。若严而至于苛刻,宽而至于废弛,皆非宽严相济之道。&rdo;

摆明是有其&ldo;严&rdo;的一面,并申明必要时还须用&ldo;严&rdo;。

所以乾隆皇帝常常使用&ldo;宽严相济&rdo;的词语。它主要表现为一种政治手腕‐权谋上的东西,一种行政作风的区分。因为在实际政治中,一味宽柔势必启臣下窥伺之心,乾隆元年三月上谕:&ldo;目前奏摺诸臣,一则曰请宽某件云云,再则曰请宽某件云云,……夫不论其与吏治民生,有益与否,而但觇上之意,以为奏摺办事之张本。&rdo;

终于通过实践体悟到&ldo;《传》云:不密害成&rdo;,以及&ldo;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rdo;,事前不存臆见于胸这样一些道理。

不过,这样的&ldo;宽严之辨&rdo;和儒家崇拜的&ldo;宽政&rdo;,已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在《经筵御论》里,皇帝写道:

&ldo;夫子历论尧舜禹汤武王授受之旨,而统之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宽敏信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宽为首,……《左传》记夫子之言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盖因一时为郑而发此补偏救弊之说。若夫圣王出治,舍宽其何以敷政宁人之本哉?&rdo;

因此所谓&ldo;宽&rdo;的对立物也不一定是&ldo;严&rdo;。

从这一角度说,皇上从来没有改变他&ldo;宽&rdo;的初衷,这特别表现在对国计民生问题的处理上。《啸亭杂录》:

&ldo;纯皇忧勤稼穑,体恤苍黎,……地方偶有偏灾,即命开启仓廪,蠲免租税,六十年如一日。&rdo;

乾隆十八年,以高邮运河之决,拨米谷一百十万石,银四百万两,赈江苏灾;乾隆五十年,各省荒旱赈恤,用去帑银一千四百余万两,甚至超过乾隆八年两江大灾所用数量(参见吕瑞峰论文)。

就此而言,&ldo;收敛&rdo;只是一个&ldo;顿挫&rdo;,不宜把它作随意的解释。儒家的宗旨是&ldo;养教兼施&rdo;、&ldo;先养后教&rdo;,因此也可以说,乾隆十三年以前,政治的基本点主要是集中在&ldo;养&rdo;上,其后就转入到&ldo;教&rdo;上去了。

&ldo;回向三代&rdo;,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

如何评价清朝的历史,特别是政治历史,随着&ldo;国家清史纂修工程&rdo;的进展,愈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不像初看起来那么简单。为此我曾在大清史会议上说,如果用三千年的长度来看历史,乾隆朝最突出的一件大事,或许就是&ldo;统一&rdo;;换作二千年的长度,也许就是&ldo;盛世&rdo;;但如果写&ldo;编年史&rdo;,近距离观察(接近现场),恐怕就不是这些了。因为自始至终,乾隆皇帝都没把这些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2]自乾隆初政,他所追求的不是别的,正是&ldo;回向三代&rdo;,即追求儒家传统政治理念的最高理想。乾隆皇帝为什么提起这一问题?是他所受到正统儒家理念到影响,还是受到其他什么刺激?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此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清代乾隆朝这一次&ldo;回向三代&rdo;,有没有&ldo;谋主&rdo;?与前代(汉、宋)有所不同,这次行动显然并非由臣下发动,但在皇帝背后,是否还另有&ldo;策动者&rdo;或特别值得一提的人物(如杨名时、方苞、蔡世远等)?在官僚集团内部,是否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支持者团伙,以作为政策推行的中坚?曾否出现对立的两个政治派别,甚至造成官僚队伍的分裂,……等等。显然,这些都不是所谓张(廷玉)党、鄂(尔泰)党一类区分所能说明的了。

乾隆初&ldo;回向三代&rdo;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当日的重中之重正是粮政上的新举措。中国古代实行&ldo;井田制度&rdo;,按《周礼》解释,于每家有田一份之外,还有所谓&ldo;保息&rdo;等救济制度,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而&ldo;遗人&rdo;一职,专掌施惠、恤养、赈济之事,更直接与粮政与赋役的均平有关。清代不复可能恢复井田,实施粮政新措施的目的就是企图弥补上这一部分内容。

这些,哪里是所谓&ldo;宽严之辩&rdo;所能包容的呢?

三、&ldo;新清史&rdo;从外而内&ldo;国际关系&rdo;的视角(同学不宜)&ldo;国家主义历史学&rdo;满洲统治的异质性文化信仰及意识形态迎合小民‐力压士大夫薙发圈地(皆异于中国传统)限田及减轻地租(非阶级问题)自身利益高于一切准政党特性&ldo;两张皮&rdo;(孰居主次之无谓)清史研究所的&ldo;非受迫性失误&rdo;

清人仅仅是儒家的忠实信徒,其有关努力仅仅是出于儒家的政治理念吗?

我在伦敦大学会议论文中写道:一个&ldo;幽灵&rdo;,在中华大地徘徊。它来自于北方,在近千年的时间里,挟带着异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及其强大的武装力量,一次次以少数征服多数,君临了中国。从表面看,它像似中国传统,却又不是,如同&ldo;天可汗&rdo;制度,带有着&ldo;国际背景&rdo;。它到底是什么?过去,常把它解释为&ldo;民族矛盾&rdo;、&ldo;野蛮落后&rdo;,恐怕也不尽然,或许我们应一步把它视为一种&ldo;政治性质&rdo;。所谓&ldo;清朝统治者&rdo;,已有几分接近于&ldo;现代政党&rdo;。在一般所说的清人受到&ldo;汉化&rdo;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注意到这一&ldo;外来者&rdo;的&ldo;异质性&rdo;和它的主动&ldo;侵略性&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