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乾隆三部曲分别是什么 > 第35章(第1页)

第35章(第1页)

十八世纪中国民间社会经济领域发生的这些变化不是偶然的,也与政府的政策及法律规定间有着某种关联。

这种现象的达成,究竟是由于农民&ldo;斗争&rdo;,还是某种&ldo;情让&rdo;(或所谓&ldo;道义经济&rdo;),即传统儒家理念作用的结果?抑或是市场上&ldo;交易双方的一种日常性调试&rdo;?对此还存在不同的意见和争论,也很难给出一个断然的回答。

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存在若干农民大起义(十八世纪几乎没有),同理,在日常生活中农民也可能有很多方法来对付地主,并由此渐渐修改了制度。我们不应把农民的这种能力,总与其行为的成果割裂开来。也不应把他们的形象理解为只是逆来顺受,懦弱不堪。这,应该说是一种互动的结果,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常态(用&ldo;日对仇讐&rdo;来形容这种关系并不妥当)。

依据张五常&ldo;佃农理论&rdo;的说法:随着某一地主土地由个别佃户向着更多的佃户出租,同一地亩的地租率将会下降,而总产出却可能上升。[11]若在这句话前边加上&ldo;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rdo;,后边所发生的,岂不恰是清代中国的历史事实?

[1]《乾隆朝上谕档》,一册,422-423页;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蒲松龄所说:&ldo;昔日富豪以倍称之息,析夺良家子女,人无敢言者;不然函刺一投,则官以三尺法左袒之,故昔之民社官,皆为势家役耳。迨后贤者见其弊,又悉举而大反之……(有借贷者)一取偿,则怒目相向;质诸官,官则曰,我不为人役也。……余尝谓昔之官谄,今之官谬,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rdo;,《聊斋志异》卷11《王大》,;参见高王凌《活着的传统‐‐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页139。

[2]朱批奏折。

[3]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881189页。

[4]按:此文中&ldo;圣祖&rdo;有误,应为&ldo;世宗&rdo;;又,雍正七年世宗曾&ldo;劝导各富户等,平时当以体恤贫民为念,凡邻里佃户中之穷乏者,或遇年谷歉收,或值青黄不接,皆宜平情通融,切勿坐视其困苦,而不为之援手&rdo;。

[5]乾隆十三年二月甲戌,《高宗实录》卷309。

[6]仁宗皇帝谕内阁:&ldo;我国家永不加赋,正赋钱粮,只于按例催征,每遇水旱偏灾,仍必加恩蠲缓&rdo;。

[7]该例规定:&ldo;凡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者,乡绅照违制律议处,衿监吏员革去衣顶职衔,杖八十。地方官失察,交部议处。如将佃户妇女占为婢妾者,绞监候。地方官失察徇纵,及该管上司不行揭发者,俱交部分别议处。至有奸顽佃户拖欠租课、欺慢田主者,杖八十,所欠租课照数追给田主&rdo;。

[8]秦蕙田:&ldo;龙德而正中者也&rdo;,《皇朝经世文编》卷10。

[9]乾隆七年八月,顺天府尹蒋炳奏,《高宗实录》。

[10]参见高王凌:《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11]参见张五常:《佃农理论》。

13粮政上的新举措

在粮政上的新举措,才是乾隆初年政事中的重中之重。雍正十三年九月,上谕王大臣等,就说到&ldo;仓廪实而知礼义&rdo;,欲&ldo;养民教民&rdo;,实现&ldo;三代之治必可复,尧舜之道必可行&rdo;的理想。[1]

十月,严禁地方官匿灾。

乾隆元年殿试,制题曰:

夫民为邦本,固当爱之,爱之则必思所以养之,养之则必先求所以足之。朕欲爱、养、足民,以为教化之本,使士皆可用,户皆可封,以臻唐虞之盛治。[2]

其基本构想,即首先解决民生衣食的根本问题,再在&ldo;爱民&rdo;、&ldo;养民&rdo;、&ldo;足民&rdo;的基础上实行&ldo;教民&rdo;,以期达到三代之治的最高理想。同时虽提到&ldo;仓廪实&rdo;及&ldo;惟恐一夫不获其所&rdo;云云,似未确定具体的行动目标。

在乾隆初政,预期将有一番新的作为的情况下,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到乾隆元年一年之内,内阁学士方苞连上三疏(&ldo;请定常平仓谷粜籴之法札子&rdo;、&ldo;请备荒政兼修地治札子&rdo;及&ldo;请定经制札子&rdo;),以第三疏于增加积储,言之犹为激切:

臣闻三王之世,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汉唐以后,岁一不熟,民皆狼顾,犹靠海内为一,挹彼注兹,暂救时日,然每遇大祲连歉,君臣蒿目而困于无策者,比比然矣。盖由先王经世大法堕失无遗。[3]

所谓&ldo;汉唐以后&rdo;云云,似即针对清代粮政现状而言。

全祖望说:今上即位,有意大用方苞。寻迁礼部侍郎。&ldo;诏许数日一赴部,平决大事。公虽不甚入部,而时奉独对,一切大除授并大政,往往谘公,多所密陈,盈庭侧目于公&rdo;;&ldo;公之密章秘牍,世所未见&rdo;;和硕履亲王尝曰:&ldo;其强聒令人厌,然其尧舜君民之志,殊可原也&rdo;。[4]

乾隆二年,方苞再以雍正八、九年间河南旱荒,&ldo;尽发数年所积仓谷五十余万石,兼截漕粮以散之,谷尚不敷,乃折银以代谷,而无谷可籴&rdo;的例子,证大灾大饥之必应备,复上疏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