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一起走过30年 > 第32章(第1页)

第32章(第1页)

&ldo;华西村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六千多元,三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一万八千多元。&rdo;‐‐就因为吴仁宝的一个会议,华西村便赚了近一亿元,企业家敏感的价值彰显无遗。事实上,对于社会风向的敏感并非吴仁宝一人,联想的柳传志因着1978年《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科学养牛的文章而嗅出中国将变之风;而霍英东则是通过观察北京首都机场大道旁的裸体画像是否被撤走而感悟商机的‐‐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企业家有时就是天生的,吴仁宝正好是其中一个。

1961年,华西建村,吴仁宝任村书记。当时,人口六百六十七人,&rdo;集体资产两万五千元,欠债一万五千元,人均分配才五十三元,下设十个生产队,可耕地八百四十一亩。

当时的华西村,和当时中国大多数贫困农村一样,土墩洼地星罗棋布,草房瓦房参差不齐,八百多亩地被分成一千二百多块,是远近闻名的穷村,甚至不少人家只有靠出去要饭为生。男的讨不到老婆,女的嫁不出去是常有的事。风调雨顺的年景,勉强填饱肚子,遇上一点自然灾害,村民们就只能在温饱线下苦苦挣扎了。

一首华西歌谣唱道:半月没有雨,苗要枯黄;一场连夜的大雨,华西的低田又要没掉了。

&ldo;穷够了!穷透了!&rdo;这是吴仁宝和村民们想改变华西面貌、改变自己命运的内心呐喊。于是从那时起,吴仁宝带领华西人,走上了一条别样的农村发展道路。

◆七天吃了七千头猪

1975年11月底,苏州地区太仓浏河工程开工,苏州地区八县有七县的工地上已红旗漫卷,人欢马叫地干起来了,惟独江阴县工程段上冷冷清清,杳无人影,而那时江阴县县委书记正是吴仁宝。一天、二天、三天过去了仍无动静。工程总指挥急了,第四天,叫人打电话到江阴县委办公室,催民工上工,江阴方面的回答是过两天就到。工程总指挥一听汇报,火了,伸手夺过话筒说:

&ldo;请您找吴书记!&rdo;

&ldo;吴书记下乡了。&rdo;

&ldo;你们的工程怎么办?&rdo;

&ldo;昨天县委常委会研究过,说做好充分准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还要争取夺魁呢!&rdo;

总指挥将信将疑,嘀嘀咕咕地放下了电话。但吴仁宝的性格和工作作风又使他不得不相信江阴方面的答复。第七天,江阴民工浩浩荡荡满载着米、肉上工来了,那场面不亚于淮海战役支前的阵势。

12月4日、5日两天,吴仁宝到工地慰问,鼓舞士气。工程进度表上,江阴县直线上升,很快超过了兄弟县。晚去了一个星期,却一举夺魁。民工去得晚,回来得早,返回时,车上还装着没吃完的粮食。

苏州地委书记刘锡庚高兴地表扬江阴人民干劲大,赞扬吴仁宝强将手下无弱兵。可兄弟县都怀疑,江阴肯定是使用了什么&ldo;秘密武器&rdo;。

后来挖澄西利港河,江阴人更神,七天全部竣工。刘锡庚拍着吴仁宝的肩膀说:&ldo;老吴,挖太仓浏河时,一些县都叫我问问你有什么绝招或什么秘密武器,这次我抓到了,有人向地委告你的状了,说你挖了七天河,吃了七千头肉猪,破坏了国家征购计划。&rdo;

&ldo;国家计划我们已完成了,这个他抓不到什么把柄。说我们吃了七千头猪,我们七干多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还不够一头呢,我看不是吃多了,还吃少了呢。&rdo;

刘锡庚听后哈哈大笑起来:&ldo;老吴,你说你是怎么把民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我给你保密。&rdo;

&ldo;我说给你,你还真得给我保密,我们民工的工分、钱粮补贴都是包死的,你二十天干完是这些,十天干完也是这些。早干完可以早回家,多得报酬,外县的土方补贴粮不够吃,我们的天数少吃不了,每个民工还可以分一些带回家。这是我们的土政策,政策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比喊口号有用。此外,我还利用了我们江阴人历史上形成的性格特点,江阴民风悍,民性刚,干什么都敢争第一。但群众积极性越高,越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吃饱吃好,才有力气干活,我提出来,要保证民工基本上顿顿有肉。实际上这是个良性循环,用的天数少,民工每天的生活费就越高,二十天的伙食,十天吃,当然能吃好了,还有盈余。&rdo;

&ldo;你这个老吴啊!还真有两下子,地委是没看错人啊!&rdo;刘锡庚不由得感慨起来。

◆偷偷摸摸搞发展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吴仁宝天生是个先行者和另辟蹊径者。

早在1968年,吴仁宝就开始着手筹备办厂。在一次党支部会上,吴仁宝提出要办工厂:&ldo;办厂能赚钱,有了钱能办事,我们华西要实现五个&lso;一&rso;,什么都不缺,就缺钱!&rdo;

想法是有了,但真正筹备起来,困难又来了。毕竟这样的想法是生不逢时,当时正是农业建设的口号热得发烫的时候,人们对乡镇企业的前景普遍不看好。

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华西决定办厂,究竟办什么样的厂最划算、最赚钱呢?吴仁宝思考了半个月,找不到半点头绪。于是,他开始了艰难的市场调查:小五金产品&ldo;丝攻&rdo;、&ldo;板牙&rdo;等,在市场上一直是销售旺品。这种小产品,过去是一些国营大工厂生产的,由于&ldo;文化大革命&rdo;,许多大企业的生产不正常,导致这些小产品市场缺货,供不应求。就这样,吴仁宝终于打定了主意,要办个小五金厂。

吴仁宝学刘备,三顾茅庐,去无锡请来了吉炳坤老师傅,又选派朱咪英、朱秀佳、赵阿郎、赵三妹、赵美娟、蒋翠娣等人外出学习了一个月,终于把人才问题给解决了。吉炳坤告诉吴仁宝,生产丝攻、板牙需要仪表、车床、钻床、冲床、铣床和铁丝机。后来又经过六七个月时间的努力,七拼八凑,终于凑齐了全部设备,小厂便悄然问世。最初建成华西的这个小五金厂,其整个过程只能用&ldo;偷偷&rdo;二字来形容。

为了保密,不被批判,吴仁宝让人在工厂的四周筑起围墙,窗户蒙上厚布,把五金厂的几间矮屋&ldo;包&rdo;起来。又在矮屋内靠近进门处砌上&ldo;小红炉&rdo;,摆上铁砧子,将那些断齿豁口的铁耙、锄头、铁锨扔满一地。

俨然成了一个铁匠铺,通往里面的路则被隔断,闲人不让进出。这样布置,可以做到万无一失,如果上级领导突然闯来,看见有人在打铁,也就不会挨批了。

华西村人对五金厂的事守口如瓶,获益之后也不言不语。但谁也不曾想,这个小五金厂刚投产没多久,产品就热销到四川、吉林、辽宁等多个省市,第一年就赚了四五万元钱!产品销量好,挣了一大笔钱,有力地支持了华西的基本建设。

1978年,华西人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连战皆捷。又创办了塑料纺织厂、板网厂、药械厂、织布厂……产业不断多元化。

◆一个小会赚了一个亿

1992年3月1日,小平南巡谈话消息刚发布,吴仁宝判断全国经济要大发展。

&ldo;喂,总机吗?请通知村党委委员和正副村长,还有各厂厂长,凌晨三点让他们上南院宾馆403会议室参加紧急会议……&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