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芳说话的语调虽然客气,可还是以天竺盟主在自居了。他身边的史天泽、李庭芝和吕文焕三人都拧眉不语。
所谓的八国联军,说是八国,其实真正有实力的就是英、宋、苏、吕四国。其中又以天竺大英国实力最强,不仅拿下了孟加拉,还沿着恒河一路向西扩张。现在已经在恒河中下游的华氏城建立了一个新的大据点。陈淮清还煞有介事的在华士城附近的佛陀加雅悟道,眼看就要以大宝天圣法王的名义号令天下佛教了。
而现在,英太子陈德芳仿佛又打起占据德里的主意了……这父子二人的胃口可真够大的!
史天泽、李庭芝和吕文焕三人可不是第一天到天竺了,他们早就研究过天竺的地理和历史。天竺历史上仿佛没有大一统的局面,就是不断上演群雄争霸的大戏。不过由于婆罗门教奇葩的种姓制,造成天竺群雄的力量都有限,谁都不可能拉出足够一统天竺的武力——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首陀罗和达特利不当兵嘛,群雄们的军队自然人数不多。想要压制全天竺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而在天竺历史上的历次争霸战中,谁统治了整个恒河流域,谁无疑就是天竺的霸主!
现在恒河下游的孟加拉已经被大英国控制,恒河中游的华氏城眼看又是大英国的另一个中心。若是再拿下德里,大英国可就算是控制了整个恒河流域啦!
而在大英以北,靠近大明乌斯藏地区的拉达克、古格和萨迦派喇嘛的法国,又都是没有多大实力的弱国。国家被一群喇嘛控制,且又不是汉人。除了了依附大英还有什么出路?如果再加上三佛齐国,入侵天竺的八国里面,就有四国臣服大英。再加上控制恒河流域的大英本身。
这天竺,岂不是变成了大英国的天下?
现在陈德兴还在,大英自然不敢造次。可陈德兴百年之后呢?一手握着恒河,一手拉着佛教。天竺这地盘还不是任凭大英称王称霸了?
看到史天泽、李庭芝和吕文焕三人都不言语。陈德芳依旧满面堆笑,“等咱们打垮了德里苏丹的主力,就能分路进兵了。天竺西北的印度河流域素来富庶。广有粮食,不在恒河两岸之下。可以做宋国的基业,李辅公可以带兵往西北去。另外,大英国直到亚穆纳河两岸,以西之平地可尽归宋国。”
印度河流域就是后世巴基斯坦的地盘,虽然不如恒河流域温暖湿润,但是土地却非常肥沃——后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粮仓就是旁遮普地区,这块地盘都被陈德芳划给了宋国。其中还包括德里苏丹国的第二首都拉合尔。
李庭芝闻言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陈德芳划出的地盘当然是好的。可问题是那里都是天方教徒的天下!又靠近蒙古人统治的阿富汗和波斯。宋国如果在那里建国,日后只怕要连年征战,再也腾不出手参与天竺的纷争了。
陈德芳又将目光转向了史天泽和吕文焕,笑着说:“德里西南之地,直到大海,尽可作为苏国的地盘。”
这块地盘大约就是后世印度的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其实也算不错了。眼下都是富庶之地,面积又够大。还有很不错的入海口。
史天泽也是微笑着不说话。如果能得到这块地盘也不算亏了。看来陈淮清、陈德芳是想把拉达克、古格和萨迦法这三个乌斯藏一系的封国压制住,黑了他们应得的一份地盘……
“至于吕国。可以在天竺半岛西海岸立国。”陈德芳道,“那里属于德里苏丹国的地盘都归吕国,吕国还可以继续向南,占领婆罗门诸邦的土地。”
分给吕家的是德干高原西部沿海的地盘,后世的孟买、果阿都在那里,也算是块好地盘。而且这块地盘附近都是奉婆罗门教的天竺小国。实力不强,很好消灭。
吕文焕嗯咳一声,看看史天泽,两人顿时心有灵犀。他们可不比李庭芝,人家的主子是赵琳儿。那是陈德兴的爱妃。这个宋国未来的王也是陈德兴的儿子……将来的天竺,若无意外,就是英宋争霸的局面了。
而苏、吕二国,再怎么折腾也是两颗强头草。真要敢做大,陈德兴第一个就不会答应!既然如此,何不拿出唯陈德芳马首是瞻的态度出来?
虽然老陈、小陈最近仿佛在闹矛盾,但是陈德芳毕竟是陈德兴的一母同胞。他的太子地位,就是陈淮清也难动摇的。如果再能打下德里城,天竺大英国恐怕就要有个李世民了。
不过,这对苏、吕二国仿佛也不是什么坏事吧?
两人达成了一致,同时冲着陈德芳一拱手,算是承认对方是自己的老大了。
陈德芳又笑呵呵看着李庭芝。李庭芝皱眉道:“宋国只有八旅精锐,恐怕平不了天竺西北之地吧?”
听了李庭芝的话,陈德兴只是微微一笑,“那可好办,等破了德里苏丹的大军,吾自提大兵,助宋国平定天竺西北就是了。”
李庭芝这回也拱手行礼,“如此,宋国三万将士,就听从太子殿下调遣了。”
原来宋主虽然是赵琳儿,但是陈德兴并没给宋国太多援助。现在的宋军就是李庭芝麾下的三万多人。分成八个旅,陆秀夫带着一个旅驻扎在印度河入海口。剩下的七个旅都由李庭芝带在身边。
而史天泽的苏军,吕文焕的吕军,人数也和宋军差不多。不过苏军是久战之兵,战斗力比起宋军要强一些。吕家军恐怕是英宋苏吕四家中最弱的。但是也足够完爆三个乌斯藏的小国和三佛齐的兵了。
另外,陈德芳麾下有八个旅(七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旅)的英军和一万两千上了岸的大英水军(都是黑人老爷兵)。总数接近五万。再加上拉达克、古格、萨迦派的法国和三佛齐派出的人数不多,战斗力可以忽略的军队,总共就是十五万大兵。
天道七年二月三日,德里苏丹国大军的营帐之外响起了沉闷而悠长的号角声。一排排银光闪亮的钢甲兵在不到四五里开外伸展开来。列出一个个方阵,每一个方阵都飘扬着各色万字旗。自远方看去,好一派战旗猎猎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