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南京的历代王朝 > 第100章(第1页)

第100章(第1页)

皇城6门: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玄武门;宫城6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北安门。

近现代新开13座:草场门,丰润门(今玄武门),海陵门(今挹江门),武定门,汉中门,中央门,中华东门,中华西门,新民门,雨花门,小北门,解放门,集庆门共56门。

【生死之谜】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ldo;靖难之役&rdo;。燕兵攻陷了京师(今江苏南京),朱棣杀入皇城时,宫内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其实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并不重要也无关紧要,因为第一历史永远无法重现,只要说得有理,符合逻辑,更多人能够接受就可以了。

建文帝本人是自焚而死,还是由地道出逃,至今其下落仍是尚未破解的历史之谜。建文帝的生死之说,版本颇多:

一、自焚说。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朱棣从金川门攻入京师(南京),建文帝在宫中举火自焚。《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入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ldo;我何面目相见耶!&rdo;于是与皇后一起闭宫自焚。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前来抢救,可惜没有来得及。从灰烬中找到建文帝烧焦的尸体,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事后,朱棣备礼以葬建文帝,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对于这一说法,导游不赞成。原因有二:第一,《太宗实录》肯定是朱棣的臣子所记,他们只会标榜主子,而不会贬低主子,同时又要在真相面前说得过去,所以让建文帝死最能让朱棣开脱篡夺皇位之罪。第二,礼葬建文帝。既然是礼葬,得给死者些称号、名誉。在古代一是要追封谥号,二是要有一定的安葬规格和程序。当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掩饰他杀兄害弟的罪名,遂决定礼葬李建成、李元吉,并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曰&lso;隐&rso;,元吉为海陵王,谥曰&lso;剌。&rso;&rdo;据说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而死,曾作有祭文,并说按照皇帝规格下葬。但是建文帝的坟墓在什么地方,却没有人知道。导游认为,当时建文帝出逃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八、十代故都之大明帝国8

二、出逃说。建文帝下令纵火后,自己与少数随从从地道中逃出,乘船潜往云南,削去头发,改换僧装,自号应文,浪迹天涯。朱棣闻讯后,一直怀疑建文帝仍活在世上,可能逃亡海外,将成后患,便命太监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寻找,同时借以宣扬国威,交通各国,结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踪迹。有人说,建文帝离宫后出家为僧,云游四方。有诗云:&ldo;阅罢楞言磐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唯有群鸟早晚朝。&rdo;此诗说的似乎就是建文帝。《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说: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ldo;不如出亡。&rdo;少监王钺跪进曰:&ldo;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qiè),曰:&lso;临大难,当发。&rso;谨收藏奉先殿之左。&rdo;群臣齐言:&ldo;急出之!&rdo;俄而舁(yú)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ldo;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rdo;帝曰:&ldo;数也!&rdo;程济为帝祝发。吴王教授杨应能愿祝发随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曰:&ldo;臣名贤,应贤无疑。&rdo;亦祝发。各易衣披牒。在殿凡五六十人,痛哭仆地,俱矢随亡,帝曰:&ldo;多人不能无生得失,有等任事著名,势必穷诘;有等妻子在任,心必萦系,宜各从便。&rdo;御史曾凤韶曰:&ldo;愿即以死报陛下!&rdo;帝麾诸臣,大恸,引去若干人。九人从帝至鬼门,而一舟舣(yi)岸,为神乐观道士王升,见帝,叩头称万岁,曰:&ldo;臣固知陛下之来也。畴昔高皇帝见梦,令臣至此耳!&rdo;乃乘舟至太平门,升导至观,已薄暮矣。俄而杨应能、叶希贤等十三人同至。导游认为,这一段记述比较细致,如没有事实依据,恐怕很难记得如此全面。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后,明成祖赐名《永乐大典》。这是明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共收录古代重要典籍7、8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ldo;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rdo;。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ldo;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rdo;,检索非常方便。全书2万2千8百77卷,目录60卷,共1万1千95册,3亿7千万字。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宬两处。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