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梁祝著名唱段 > 第31章 海纳百川 心胸宽广圣人书(第1页)

第31章 海纳百川 心胸宽广圣人书(第1页)

“海川亭”这三个字,相传为孔子所书,寓意为大海可收天下之河水,海纳百川,百川归海!意在劝诫登临此亭者胸怀宽阔、豁达大度,兼收并蓄、博览群书、包罗万象,进而融会贯通,成就如海一般深沉、广博的底蕴。

到了晋朝,袁宏来此有感,方在《三国名臣序赞》中言道:“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到了唐朝,李周翰注为: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清朝林则徐做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来到此处,纵使将一颗心练得如渊般沉静、如水晶般剔透的山伯,也微微得意了!

颇为喜悦地抬头仰望,据闻这块孔圣手书的匾额颇有味道,这次进入之后,倒可以好好品尝一下了,据闻这可是来此地的第一项好处。

另两项好处是,身处海川亭中,面对学海,可一舒心中胸臆,淬炼、提纯驳杂不精的儒气;盘坐亭中静悟,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到底是什么好处?

山伯问过多人,在亭中静悟所得都各有不同,说辞很多,还有的语焉不详,看来是根据各人的资质决定所得,勉强不来,山伯现在倒有些跃跃欲试了。

沉静了心思,山伯文人双目炯炯,以肉身眼中积聚的神光化作文人双眼的神韵,透体而出,直射匾额。

原本暗淡陈旧、古拙质朴的牌匾,经双目中的神韵渲染,忽地爆发出一股吸力,将这道光芒四射的神韵,以及山伯的文人身,全都一吸而入!

海川亭外空空荡荡,仅余风吹草动,猿啸鸟鸣,仿佛此地,从没有来过任何人一般!

数月过后的一日,天空依旧晴朗,学海依旧湛蓝,书山上也如往日一般,青草中的虫儿饮露止渴,林木上的鸟儿啁啾鸣叫,但平日安安静静的海川亭前,匾额上却忽地爆发出一阵光芒,随之一道流光飞出,在半空一个盘旋,落在地下。

光芒收敛,却是山伯的文人身,正面带笑容地看着手中托着的一个蓝汪汪的水球!

但见此球大如西瓜,通体湛蓝透明,球面时而波光粼粼,时而平滑如镜,时而又有海啸大浪,内里却暗流汹涌,渊深难测,偶尔可见球心有一书,却如米粒大小,正在那里不上不下,静静悬浮!

山伯细细审视了一下,方小心地跪坐庭前,除去上衣,用双手将水球托在胸口,轻轻向里按去。

水球与胸口接触,就有一道细长晶莹的水线钻了进去,水线如有意识一般,缓缓前行,径直来到心脏附近,找到心脏中的一个***谓之心眼,向里扎了进去。

心眼本不大,经过水线进入量的增多,逐渐扩充,扩充,再扩充!

水线初接触皮肤时是凉凉的,但是进入身体的过程,却是剧痛的,尤其是水线一点点在身体中前进,找到心眼后一直向里钻,向外扩,更是疼痛无比,尽管冰凉的水线有麻痹神经的作用,但山伯的文人身依旧冷汗直流。

此时文人身的疼痛与伤害,是源自内心的折磨所带来的痛楚,是深入骨髓、深入灵魂的!

水线进入身体的过程是缓慢的,文人身的疼痛是持续的,当这团水球全部进入心眼中后,已经看不到心脏的原型了,这团水球将心眼大大扩充,就如心脏是一块皮一样贴在了水球上。

巨大的水球在心眼中酝酿了一会儿,再次流出,径直填充到了胸腔里!

胸腔中,有了一团湛蓝的海水,海水面积渐大,充塞整个胸腔,隐隐能听到海水的起伏声、拍击声,呼啸的海浪拍击着胸腔的边缘,哗哗声不绝于耳!

山伯试了试,发现心脏中被扩充后的心眼,虽然缩回了原来的大小,但是意念一动,心眼又开始扩大,无限扩大,心眼颇有弹性,伸缩自如!

山伯知道,这次收获不菲,今后自己不但不会小心眼了,而且还有了如海一般广阔的胸怀,虽然看着仅有胸腔大小,但是若将任何事物投入其中,就会发现,他们在宽广的胸怀中,就如一颗砂砾般毫不起眼!

而且,好处远不止这些!

想到此处,山伯将按在胸口的手掌摊开,水球中心那如米粒般的竹简,开始缓缓变大,将其摊开,第一根竹简上刻着《周易注》三个字,其下又有一个“丘”字。

“丘”是孔圣的自称,这部竹简,竟然是孔圣所著。

孔圣曾做《周易大传》(或称《易传》)解释《周易》,因共十篇,又称“十翼”。

传,有解说之义,凡解说、阐发经典著作意义的书和文字,皆可称为“传”。如《春秋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释。《诗经毛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注释。

翼,本指鸟虫之翅膀,在此指《易传》是《周易》不可缺少、相辅相成的,所以孔圣的《易传》,才能与伏羲、文王所著齐名。

且说山伯看到此竹简,虽非孔圣亲书的《易传》或者其手稿,但作为孔圣亲传,他依旧欣喜若狂,按捺不住,立即一点点摊开,开始轻声诵读:

“。。。。。。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

“。。。。。。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在不中之位,履重刚之险。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也;下不在田,未可以宁其居也。纯修下道,则居上之德废;纯修上道,则处下之礼旷。故。。。。。。”

。。。。。。

如饥似渴地一段段念下,山伯根本没注意到每念完一根竹简,就有一根融化后透体而入,寻到皆由《周易》凝聚成的骨骼后,融入其中。

此册竹简,竟然是孔圣精神所化,非是实物。

文人身的骨骼,乃以《周易》为之,与此竹简同本同源,故可寻之而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