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反特谍战片电视剧大全集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这一垂死挣扎,虽像覆巢之前的哀鸣,却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力。应该说,长达三年之久的匪患,其源盖出于此。

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崩溃的时侯,留在大陆上的溃散武装(政治土匪)就有200万,各种特务分子60万。这些反动势力,在全国各地埋下了定时炸弹,增加了建国初期的不安定因素。

毛人凤策划行动方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就在毛泽东手持讲话稿,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告这一伟大事件后的24小时,从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拍来了世界上第一份外交贺电: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苏联政府的反应之快,使全世界都始料不及,许多国家领导人还在瞪大眼睛看着新中国有没有人理睬呢?!

紧接着,蒙古及其他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用最快的速度拍来贺电,纷纷正式承认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

一个占人类14人口的国家的红色政权迅速地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这使得新中国的领袖们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大口气。

10月16日,苏联大使罗申在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周恩来等参加了这个仪式。

11月的一天,毛泽东打电话把周恩来等领导人请到了自己的住处,正式商谈着出访苏联、亲自会晤斯大林的事宜。

&ldo;恩来同志,我看现在我到苏联去一趟比较合适了。&rdo;&ldo;今年是斯大林同志70寿辰。他60寿辰那时主席在延安不是还写了祝贺他生日的文章吗?&rdo;&ldo;是呀,一晃10年光阴,弹指一挥问呀!&rdo;&ldo;12月21日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领导人都要到莫斯科去为斯大林祝寿,主席选择这个时候去苏联很合适。&rdo;&ldo;我可是只管去祝寿喔,有关双方商谈、协定、签约之类的事还得靠你这个政务院总理啊。&rdo;&ldo;主席可以先在苏联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恢复恢复,有关中苏双方商谈的具体工作,我到苏联后按主席的意见和政治局的决定去办。&rdo;&ldo;好哇‐‐&rdo;毛泽东点点头,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凝望着中南海天空中高挂的一弯新月,陷入了沉思之中。

毛泽东之所以在新中国诞生两个多月后就首次选择出访苏联,这同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到新中国诞生之前这段时间内,斯大林对毛泽东的了解是不够的,这位大元帅一直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蒋介石身上,直到蒋介石最后完全冷淡了苏联而全力转向了美国后,斯大林才开始意识到毛泽东将来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位大元帅是位性格多疑而又十分精明的领袖,他经常在克里姆林宫的餐桌上或是在自己别墅的饭桌前,同自己认为&ldo;绝对可靠&rdo;的核心圈子的人边用餐、边谈论中国问题和中国未来的形势发展。

斯大林五次三番地问他身边的人:&ldo;这位毛泽东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他一点儿也不了解呀。他从来没有到过苏联的确,在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中,没有到过苏联的人很少,毛泽东可算得是例外了。毛泽东始终坚信自己的道路和选择,他是一位中国农民的儿子,自信中国革命的道路要靠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去闯。

斯大林急于想了解毛泽东,毛泽东却显得不紧不慢。于是乎,斯大林怀疑毛泽东可能有狭隘的农民主义立场。然而毛泽东却心地坦荡,既不受控于人,也不斤斤计较苏联朋友的偏见,他有着中国传统伟人一样的君子风度。

这些,斯大林是不了解的……毛泽东将出访苏联的消息被国民党保密局潜伏在北京的特务计兆祥得到了,并探听清楚毛泽东坐火车去苏联,经山海关、长春、哈尔滨、满洲里进入苏联西伯利亚大铁道赴莫斯科的路线。他立即向台北保密局拍发密电,报告了这个重要情报。特务头子毛人凤经过周密策划制定了行动方案:密令潜伏在东北的地下技术纵队,在两个地方下手:一是破坏长春14号铁道桥;二是在哈尔滨车站埋下定时炸弹,炸毁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制造第二个&ldo;皇姑屯事件&rdo;。

计兆祥发到台北的电报,被我军反特监听台的工作人员及时截获,准确地破译其内容后,上报了中央。

这份带有&ldo;绝密&rdo;字样的电报及译文,被送到了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毛泽东在卷宗中看到这份密件后,立刻挥笔在文件的天头上批示:

在我回国之前,镇压这个反革命。

毛泽东首次出&ldo;洋&rdo;

12月6日晚,月亮悄悄地爬上红墙,早已结成薄冰的太液池映射着一片青光。在徐徐寒风中,身披工霜的古柏时时闪出几枝翠叶。

几辆小轿车由丰泽园门口缓缓驶出新华门,尔后向永定门方向飞奔而去……刚跨出车门,毛泽东就发现车站空旷寂静的月台上,站立着几个熟悉的身影。

&ldo;不是讲好不送了么?&rdo;他拖着鼻音很重的湖南腔,紧紧地握住了朱德刚从帽沿旁边放下的大手。

在下午召开的政治局碰头会上,他就讲过晚上大家不要送。当时大家都没吭声,他以为大家已经同意了。没想到,真要动身的时候,又一个一个冒了出来。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大家注意,他真想说几句什么,但话到嘴边他又把它咽了下去,因为这毕竟是他以新中国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一次前往苏联会晤斯大林,同伴们对自己这次出访的关切和寄予厚望,也是情理之中的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