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皇帝刘宏又坐在了龙椅上,兴致极好。即使昨晚上他和卢植马日磾交谈到了很晚,刘宏依旧很有精神。
甚至,从当皇帝开始这么多年的时间,刘宏都难得有如此高的兴致。
算起来,不算是婚事,也只有当初解决了那位把控朝纲的大将军窦武,才有这般的兴致了。
刘宏终于看到了那些大臣们没有再铁板一块,卢植和马日磾,正一直是他想找的那种大臣。不结党,敢于直谏,并不畏惧那些权臣。
这让刘宏长长的松了口气。
刘宏虽然很依仗那些宦官,但也更知道,真正能治国的还是这些大臣,宦官也只是制衡掌控的手段而已。
这些大臣们,还是有让刘宏感觉是能够放心一些的。
兴致很好,刘宏就坐在那里随意的看起来桌子上的奏疏,冀州刘焉的事情,在刘宏看来已经板上钉钉,不算是什么大事了。
刘宏有些更加的期待,甚至还想再看一看,看能不能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大臣能够走进他的视线。
不过,看了许多,刘宏发现这些奏疏依旧只是和往日相同,并没有涉及冀州事情的。
当刘宏有些泄气,决定暂时先不看这些奏疏的时候,手中的一本奏疏再次吸引了刘宏的注意力,甚至让刘宏不禁的支起了上身,认真的看了起来。
这也是一本联名的奏疏。
分别是议郎杨彪,议郎蔡邕,议郎张训。
“杨彪……”
刘宏看着奏疏上的名字,想了想,满意的笑了笑,点了点头。
杨彪是杨赐的儿子,这个刘宏自然是知道的。奏疏上虽然写着只是杨彪的名字,但在刘宏看来,其实跟杨赐写的没有什么差别。
在刘宏看来,这件事情没有杨赐的同意,杨彪也是不敢轻易的联名上书的,尤其是涉及一位州刺史,以及洛阳城中其他的公卿官员。
杨赐也是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司空的,杨赐的父亲和爷爷都位列太尉,在大汉中是煊赫的大家族,而且品性都相当值得人敬佩。
杨赐现在虽然已经不是三公之一了,但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看见杨赐能够站出来,刘宏是万分的高兴的,甚至感觉相当的欣慰。
“真是难为这位老臣了……”
刘宏甚至有些感动,以为杨彪的上书完全就是杨赐的授意,对于这个名字,刘宏自然很是在意和重视的。
而蔡邕和张训,虽然不及杨彪,但也有着差不太多的分量的,这两人也不只是简单的议郎身份。
蔡邕是前太傅胡广的门生,是刘宏特别尊崇的一位大臣,其才学品性和能力,甚至是刘宏最钦佩的一位。
刘宏甚至非常的惋惜,为什么胡广和他差了那么多的年纪,如果上天能多给胡广二十年的时间,在朝堂上面,也没有什么让刘宏担心的了。
不过,胡广此时已经去世,对于蔡邕而言,老师胡广也只是让刘宏抱有一定的好感而已。
蔡邕和张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们两个都是桥玄提拔任用的官员,在刘宏看来,这两位也说不上能代表着桥玄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