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个位置,在四叔的帮助之下,将香菇、木耳、鸡、鸭摆开,郑志尚对四叔说了一声,便去附近的摊子上,考察行情了。
回来后没多久,便有一个穿着肥厚绿军装的中年妇人,来问道:“鸡、鸭、香菇、木耳怎么卖?”
“香菇十块一斤,木耳八块毛钱一斤,鸡四块钱一斤、鸭三块五毛一斤……”郑志尚一边报价,一边打量着中年妇人,见中年妇人蹙了蹙眉头,又连忙补充道:“阿姨,您有布票、食票、油票,也可以用这些换。”
虽然赶集的人大多是从四面八方村子里,赶来的农人,不过这个时候,家里养家畜的人家并不多,一是没钱买鸡苗、鸭苗,二是养这些很耗粮食,许多人家都不舍得。
这些鸡、鸭都是母亲在时养的,从一只下蛋的母鸡,攒鸡蛋,孵小鸡,养了两年,才有今年这些鸡鸭可以卖。
虽然郑志尚卖的这些东西都看似有些贵,不过集市开始后,没多久,还是被人或用钱,或用各种票全部买走了。
清点了今天的收益,还算是不错的,十几只鸡、鸭加上二十来斤的香菇、木耳一共也卖了十几份食票、油票什么的,和一些五尺布票,以及十来块块钱,大部分东西都被郑志尚换成了等价的各种票。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钱有时候还不如这些票好用,至少供销社里的大部分东西,都是需要凭票获取的,有了这些布票,弟弟郑志浩、妹妹郑志芯、父亲都能扯上新布,做一身新衣裳。
从出身至今,郑志尚都没有做过一身衣裳,身上的这些衣裳都是以前父亲、四叔,以及从各家讨来的旧衣裳,改小的。更不要说父亲了,连结婚的时候都没扯上一尺新布做身衣裳的。
拿着这些东西,郑志尚那张有些黑的幼嫩小脸,对着四叔笑了笑,“四叔,我们去吃午饭。”
两人吃过午饭,在四叔的带领下,郑志尚又去了一趟供销社,看着颜色单调的粗布,郑志尚挑选了好久,才挑了中颜色较为中意的布,又对四叔道:“四叔,你也挑一块。”
不过四叔并没有挑,郑志尚只能自己又挑了一会,将手里的布票换了布,又把手里的食票、油票,全换成了东西。过年的年货,也就这样算是准备齐全,才和四叔一起拉着板车回家去了。
郑志尚留下足够给父亲、弟弟、妹妹、还有自己做衣裳的布,又挑选了两块新布和一些用食票、油票换来的食、油什么的年货,给了四叔,让四叔带回家去。
四叔虽然坚持不要,到家后,便空手回去了。不过郑志尚还是将这些东西,包起来,再次踏进了那个曾经的家,这一次幸好奶奶不在,家里只有刚分开不久的四叔、爷爷,以及过来送节的大姑和大姑丈。
“阿公、三叔、四叔,大姑、姑丈。”郑志尚将怀里抱着的已经将自己挡住的东西放下,礼貌的打过招呼。
看到郑志尚,四叔脸立马板了起来,“不是说了不要,你还送过来做什么,给自己和弟弟妹妹用。”
“星星,来坐……”大姑拉着郑志尚小手,往自己身边拉。
“不用了,大姑。”郑志尚又看着始终板着脸,没有一丝神情的爷爷,“阿公,今天我到集市上买了一些年货,父亲他还在医院,所以我替他给你们送过来。”
“不用,听你四叔的,拿回去,留着自己用。”一只没开口的爷爷,终于开口了,一口令郑志尚费解的闽南语,不过好在郑志尚还是听出了个大概的意思。
“家里还有的。”郑志尚又扭头对大姑和大姑丈,道:“大姑、姑丈,有时间来家里吃饭。家里还有事,我先走了。”
其实这个时候,家里也基本没什么事,只是郑志尚有些怕碰上那个奶奶。
回到家里,郑志尚又转到了猪圈,去年被赶出家后没多久,母亲托人弄了两头猪仔,一公一母,作为种猪来养。在养猪方面,郑志尚并不了解,只是在母亲开始养猪后,才了解到一些。
后来母亲去了,郑志尚也便接过了养猪这活,今年入冬前,母猪也很争气的产下了第一窝小猪,虽然只有六头,并不像传说之中的那般能生。不过也郑志尚开心了好久。
六头猪崽,就算成活率只有五成,两个月后,便能有三头猪崽可以卖,一年后就是三头大猪可以卖,而且母猪还能不断的产仔。尽管没有技术,一年两窝应该还是能有的吧。
幸运的是,六头猪崽都很争气,一直都健健康康的,至少在郑志尚眼里是这样的,只是在那场冬雪中,又两只猪仔先后被冻死,从那以后,郑志尚对猪仔的照顾更加细心。
剩余的四只猪崽,也都活过了两个月,如今猪崽也到了可以卖的时候,郑志尚看着在猪圈里“哼哼”的猪,开始发愁了,思索着这四头猪崽该怎么办?
四头猪崽全都留着养,是不可能的,郑志尚就算想也有心无力。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采野菜什么的,也不够六头猪吃的,家里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以用来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