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大柳树上的那几个高手已经在自我解救了,他们小心翼翼地摘钩解弦,都想尽快离开那张会要人命的带钩钢网。可就在此时,他们完全不知道是怎样一种状况便飞了出去。
将几个高手颇为沉重的身体高高抛出需要很大的力道,齐君元利用的力道来自几方面的合力。有柳树的弹劲、弦网的绷劲,最重要的还有他们自己在剧痛下全力躲避的挣扎、纵跳的劲力。这几种力道的汇合都在齐君元的精妙设计之中,他松扣、退弦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无色犀筋能够牵带兜套突然启动,将几种力道瞬间聚合在一起发挥作用。而他很关心地让那些钩挂住的人依次小心而下,其实是为了让钩网和柳树逐渐蓄势蕴力,成为自己随时可触发的杀器。
抛起时的人体是完整的,落下来时,完整的人体却变成了许多的碎块。这些碎块大部分是被扁弦勒割的,少数是被崩钩撕扯的。而比人体碎块更多、更密集的是血雨,有飘飘洒洒的,有激射喷溅的,在微风之中、火光之下漾起一片粉红色的雾气。
整个过程中没有听到一点惨呼声,因为那些惨呼还没来得及冲出喉咙,喉咙就已经被锋利的扁弦割断了。
乱枝踏
很多时候杀戮并非为了更多的杀戮,而是为了震慑、为了警示,避免接下来的行动和目的必须用杀戮才能达到,更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别人杀戮的目标。
瞬间出现的一堆碎肉和漫天血雨对于任何人都是极具震慑力的,谁都不想自己死得这样快速,死得这样无声无息,死得这样惨不忍睹,最终可能连个全尸都凑不齐。所以对造成这样杀戮场面的人,他们下意识间就从拦截态势变成了避让态势,因为他们不清楚这个人会不会还有第二招、第三招来对付他们,或许这第二招、第三招会比瞬间变成碎肉血雨更加凶残。
也就在别人下意识地畏惧和退缩时,齐君元从容地跃入了泥坑。落下泥坑后的他没有马上逃离,先是在泥水中摸索了一会儿,然后才找准方向,往旁边一个洞道里钻去。
&ldo;追下去,快追下去,杀了这些人!&rdo;大傩师和另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喇嘛出现在半子德院门前,发出指令的是那个年轻喇嘛。他只是微启嘴唇,便发出洪亮的声音。他应该就是刚才配合大傩师念诵经文的大悲咒。
泥坑边的魈面人和鬼卒稍稍犹豫了下,随即就纵身下坑。齐君元给他们带来的是震慑和恐惧,但震慑和恐惧的结果有可能是死,也有可能是不死。而如果不执行半子德院的命令,那么带来的后果将是死和生不如死。两相权衡,他们还是选择追了下去。
第一批追下去的魈面人很惨,痛彻心扉的嘶喊在深坑和洞道的空间回音作用下多倍放大、久久回荡。让人听得脑涨心麻,一时间呆立当地不敢有任何行动。齐君元刚才在泥水中的一阵摸索并非茫然找不准方向,而是又一次随意地布下了爪子。这次他是以泥水下面的尸骨做爪,单支的尸骨折断后竖插起来,整副的尸骨盘叠起来。这些设置在泥水的掩盖下,根本无法觉察。
竖插的尸骨是按&ldo;乱枝风&rdo;的规律布设的。不但可以直接以断骨进行杀伤,而且在第一次的伤害后,按照被伤害人的身体快速地做出反应的状态和方向设置下的其他断骨,连续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的杀伤。明代洪武十三年,兵部印发兵典《奇战策》中有&ldo;山林地袭战,宜按地形势多处击,设乱枝风顺应其相续攻其弱……&rdo;这其中的&ldo;乱枝风&rdo;虽然讲的是兵法,但道理和目的却和这种爪儿大体一样。
盘叠起来的尸骨更加巧妙,做的是&ldo;自踏断&rdo;设置。这本来是一种用树枝、石块抓捕野兽的陷阱,完全凭借树枝、石块间巧妙的搭接结构产生作用。&ldo;自踏断&rdo;的陷阱口子不算小,可以容一只脚自由进出。但一旦踏入之后,便会遇到其他树枝、石头的顺势导向,使得脚的踏入方向发生转折。在自己下坠力的作用下,折转了方向的力道会导致脚掌、脚踝、腿骨、膝盖等多处骨折。而且这条腿最终会被树枝、石头组成的单向结构逆锁住,不顺向拆除设置根本无法从中解脱。齐君元在稀泥下的设置是用尸骨替代了树枝和石头,效果完全一样。
&ldo;自踏断&rdo;在南宋以后被坎子家改良简化,墨家的&ldo;踏崩百齿踝扣&rdo;就是由此发展而来。改良后的坎子虽然更加霸道,精妙程度却远远不及原来的&ldo;自踏断&rdo;。
跳下坑的魈面人和鬼卒伤得很厉害,虽然没有当即丢了性命,但这正是齐君元想要的效果。
魈面人和鬼卒受伤后的惨叫是因为疼痛,也是因为害怕。因为他们都非常清楚,沉没在泥水下面的是那些带着怨恨和愤怒的尸骨。就算是被火烧过、被水淹过了,那些怨恨和愤怒却不一定会消除。所以当他们被疼痛刺激的大脑一时无法准确判断自己受伤的原因时,首先便是往那些尸骨上联想。
存有这样的心理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看不见的危险往往会更加让人惧怕,也更加会让人往无法解释的方向去想象。于是坑上边的人再不敢往下跳,半子德院里从地下坑道包抄过去的人马也不敢再继续逼近。就是大傩师、大悲咒这样的高手也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了,不再继续催促手下人去追杀已经消失在土坑中的那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