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标题:帝都半套四合院换纽约一个Phd。
袁燕倏这么投之以桃,欧文-亚当斯教授马上报之以李,他转头向着同事问道:“尤里安,你是什么观点?”
钱德勒教授回道:“欧文,我这里没问题。不过跳级申报博士需要三名教授联名,如今还差了一位。”
亚当斯教授一挥手中烟斗,难得豪气地说道:“我相信袁的论文只要写出来,斯特恩学院不会找不到愿意和我们联名的人……”
自己指导的学生中出一位博士不稀奇,但是能写出这种理论经济学大作的博士,含金量自然大大的不同。以后还有谁敢说自己只能去当银行柜台经理?
钱德勒教授点头道:“你说得对。那么……”
他转向了袁燕倏道:“你必须在明年三月份之前完成这篇论文。而且……还得交钱。”
果然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都要谈钱啊。
袁燕倏皱着眉头道:“可是我已经交了学费了啊,难道其中不包含论文答辩的费用吗?”
两位教授闻言一愣,这个中国人重点搞错了吧。相比六个月之内完成一篇至少三四百页的博士论文,对一位“绅士”来说,交点钱算个什么事啊?
不过绰号“老好人亚当斯(当然因为他的同事们没有去过女支院,或者去的时候没碰上他。)”脾气不错,耐心地开口解释道:“袁先生,你交的是硕士学位的学费,而现在你申请的是Phd。。这当然不一样咯。”
如果有的人交了两年硕士学费,可是等到写论文的时候却提出申请博士,万一这家伙还真的通过了,这不是等于花了硕士的学费当了博士吗?
堂堂NYU是私立大学,又不是开工人夜校。所以必须交钱……那就交吧。
亚当斯教授站起身来从书架上拿出一份档案,翻了一下,然后说道:“两年Phd的学杂费(Tuition&General-fee),不含宿舍和书本费(Room&textbook),一共八百美金。(笔者注,:此处参考1920年哥伦比亚大学学费,不过各位也不必太过较真。)”
800美金多吗,实际上真还不多。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大致相当于袁鸿渐时代的12000美元,如果按照黄金价格(22美金1盎司黄金)计算的话相当于三十多万人民币。如果按照工资水平计算的话,大概相当于现在美国熟练技术工人一年的工资。当然如果按照伊万诺夫娜女士的“工资”来算,那是80次。
不过这笔帐还可以这么算,此时800美金在魔都已经可以全款买房了,而且还不是远郊一室户,是大世界周边这种市区繁华地段至少一百平方米以上的复式房!
如果要算帝都的房价……五四运动发生的1919年,鲁迅先生他在北京买了一处四合院,前后三进,房子二十多间,总价3500块大洋。按照汇率计算,正好相当于800美金的两倍1600美金。这可是帝都三环以内的四合院啊!
不过就算这800美金能买紫禁城,袁燕倏终归还是要付的。当然他身边肯定没有这么多钱,只好写信给家里去要了。
既然事情说完,他正要和两位教授告别,就听到大师球发出了奇怪的声响。
“叮!”
首先是清脆无比,听着像是超市收银台上钱柜开启时的声音。接着就是除了聋子之外的所有人都会觉得动听无比的“丁铃当啷”,无数硬币互相撞击着掉入了钱柜之中的响动。
“叮叮叮,宿主获取B币,系统计算中……”
“袁先生,你怎么啦?”
“啊,没事。教授先生,我先告辞了。”
“袁先生,你的帽子!”
袁燕倏差点又忘了自己的礼帽。不过这种小事,他已经不关心了,他关心的事能收获多少B币。
“当当当,宿主收获13B币,当前余额13B币。”
“啊,只有这么少啊?!”
“请宿主仔细阅读说明书。”
什么是B币?,B币其实就是以人类脑电波形式而存在的游离能源。如果这个世界的人类接触到袁燕倏的作品,那么他们的脑电波变化就会被大师球探查到。根据这些人类脑袋波变化的波形和强度会让宿主得到一定数量的能源,而这些能源以B币方式来计算,能拿来解锁权限和兑换更多的姿势……嗯,知识。
通过阅读大师球系统的说明书,袁燕倏现在知道了,所有接触过他著作的人都能为他至少贡献百分之五个B币(就是五分)。接触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阅读正版盗版手抄版稿件,聆听他本人讲解或者其他人转述,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或者网络(估计我们袁大师是等不到了)等第三方媒介。这些受众甚至不用知道作者就是袁燕倏,他一样能接受B币。
当然每个人能提供的B币也是不同的,同样的,也有一套极为“复杂”的计算方式(其实是笔者数死早所以懒得想)。在这个函数关系式中个人对于历史进程影响度,个人对著作相关专业了解度,个人对著作喜好程度是三个最大的变量。也就是说某人历史地位越高,对其著作所涉专业了解度越高,对著作本身喜好度越高,那么这个人能提供的B币就越多。
比如说,斯特恩学院这两位其实教授在历史上只能说是籍籍无名;不过对专业了解度还是蛮高的;可是因为袁燕倏这本《Socialism》现在只不过是大纲和目录,所以也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只能说是比较看好罢了。而且,这两位还难免有点种族歧视来着,要给印象分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
这么一算的话,其实按照百分之五B币这个基数,13B币并不算低。
“宿主第一次获取B币,自主兑换模式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