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 第66章(第2页)

第66章(第2页)

他在为其祖父写的《高帝本纪》和为父亲萧嶷写的《豫章文献王传》中,都极力进行褒

美虚夸,文中不惜使用上万字的篇幅,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百般夸饰其功绩,而对篡

权夺位之类丑行,则千方百计曲笔讳饰,淹没其迹。对于其他人物,书中也经常按当时

的利害得失,决定对其的取舍与夺。史德的亏缺影响了《南齐书》的撰著质量,这对于

史家来说是个值得记取的教训。

41 《梁书》

&ldo;曲折明畅,一洗六朝芜冗之习&rdo;

唐初史学堪称繁盛,唐政府集官私之力,撰成了纪传体正史八部,占去整个二十四

史的三分之一。《梁书》和《陈书》是其中的两部,它们名为官修,实际却是姚察和姚

思廉父子劳动的成果。

姚察(533年‐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梁末任原乡令、

著作佐郎,在陈历任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秘书监领著作郎、吏部尚书等职。入隋为秘

书丞。他是个学问很渊博的史家,平生著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

道里记》、《玉玺记》、《建康三锺记》各1卷,文集20卷。姚察在当世以精于史学著

称,陈亡入隋后,受诏撰写梁、陈两代史书。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未及完

成二史就因病去世。临终时,他嘱咐儿子姚思廉继承他的事业,完成修撰梁、陈二史的

任务。

姚思廉继承了父亲遗志,为父亲守丧期满,即上表陈述父亲遗愿,请求继续修撰二

史。隋炀帝下诏准许后,他一直在为此努力工作。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又受

诏同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他进一步采择谢昊、顾野王诸

家旧作,经编纂校注,于贞观九年(635年)修成《梁书》、《陈书》。这两部史书的

总论为监修魏征所作,其余部分都是姚氏父子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姚思廉(557‐637年)。名简,以字行。幼时随父姚察攻读《汉书》,扎下了深厚

的史学功底。姚思廉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历任汉王府参军,河间郡司法书佐,代王侍

读。唐高祖定京师,代邸僚属皆作鸟兽散,只有50开外的姚思廉护卫在代王左右。兵士

拥上殿来,他厉声喝止,引得唐高祖十分感动,&ldo;许其扶(代王)侑至顺阳阁下,泣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