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见,在他之前王守仁已提出&ldo;五经亦史&rdo;的见解,但是在乾嘉时期,针对&ldo;汉学&rdo;注
重&ldo;舍今求古&rdo;的考据和&ldo;宋学&rdo;专尚&ldo;空谈性天&rdo;的两个极端,&ldo;六经皆史&rdo;提出学
术必须&ldo;切合当时人事&rdo;,在客观上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个命题的提出,源自章氏史
学&ldo;经世&rdo;的思想,不但将史学的产生上溯至《六经》之前,而且扩大了古史研究的范
围,对先秦史学史和史料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对于&ldo;六经皆史&rdo;的论述,《文史通义》
的《易教》、《书教》、《诗教》、《礼教》、《经解》、《史释》、《浙东学术》等
诸篇,均有涉及。
其二,有关历史编纂学问题。这是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散见于《史德》、《说
林》、《书教》、《答客问》、《原道》、《释通》、《古文十弊》诸篇中。章氏发展
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于&ldo;才、学、识&rdo;之外,提出&ldo;史德&rdo;问题。他说:&ldo;史所贵者义
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rdo;(《史德》)具备&ldo;义、事、文&rdo;方可称为&ldo;史
学&rdo;。&ldo;义&rdo;指历史观点,&ldo;事&rdo;指历史事实,&ldo;文&rdo;则是表达的文笔。在章氏看来,
三者以&ldo;义&rdo;为主,而&ldo;事&rdo;与&ldo;文&rdo;不过是求&ldo;义&rdo;的根据和技巧而已。然后,&ldo;义&rdo;
毕竟是史家主观的东西,那么,如何使主观的&ldo;义&rdo;与客观的&ldo;事&rdo;一致呢?章氏认为,
&ldo;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rdo;这是说,史家治史要有尊重
历史真实的基本态度,即&ldo;填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rdo;的态度。这里的&ldo;天
人之际&rdo;,是指客观的史实与主观的史家而言,要求史家不以主观的偏见代替客观的史
实。所以,章学诚所说&ldo;史德&rdo;的内容,实际上就是&ldo;尽其天而不益以人&rdo;的治史态度。
只要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就&ldo;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rdo;。(《史德》)这是&ldo;欲为良史&rdo;
的基本条件。
在章氏看来,古来史书就其性质而言,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所谓&ldo;撰述&rdo;和&ldo;记
注&rdo;(《书教》),或称为&ldo;著述&rdo;与&ldo;比类&rdo;(《报黄大俞先生》),又称之为&ldo;著
述&rdo;与&ldo;纂辑&rdo;(《博约中》)。虽然称谓不尽相同,而含义并无区别。前者指史家的
&ldo;独断之学&rdo;,即史学著作;后者属文献资料汇编,即史料纂辑。章学诚可说是我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