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壁直地挖筑椁室。秦始皇陵室这个由巨型的竖井式圹穴构成的三维空间,
犹如一个倒置内空的&ldo;四棱台体&rdo;,也即是考古学家常说的口大底小的&ldo;仰
斗&rdo;状。事实上,自春秋到秦汉间的大型土圹墓,斜壁上都带有多级台阶,
像已出土的秦公一号大墓就有三级,而杨家湾汉墓则有五级。那么,秦始皇
墓中的周壁根据&ldo;数以六为纪&rdo;(《史记?秦始皇本纪》)规定,就可能有
六层台阶环绕着。如果从透视的角度看,整个墓室就是六个由大到小的倒四
棱台叠加而深入地下的大土坑。
《关中记》曾说过汉陵&ldo;方上&rdo;的面积是一百二十步,而汉陵封土堆基
部的底面积大于上口的这种合理结构,显然是承袭秦陵而来。秦始皇陵家经
过漫长历史的风风雨雨,终使它由原来周长20876米缩小到现在的1390米,
足见它被历史的风雨无情地脱去70~825米的一层&ldo;厚皮&rdo;。完全可以这样
认为,在这脱掉&ldo;皮层&rdo;的地方,即现在陵冢的周围,下深8米,即是地宫
上部的外围建筑。据考古专业人员测知,墓圹上口有一道高和厚各约4米的
&ldo;方城&rdo;,南北长460米,东西宽392米,其顶部距今地表只有27‐4米。
在这周长1704米的四边正中有斜坡门道,其中南、北、西三面各一,东边有
五。门道宽达12米,已用夯土填实。由探知的墓底强汞区得知,这个范围东
西长160米,南北宽120米,并很可能就是椁室所在。
关于墓室的结构问题,我们无妨援引王学理、程学华等考古学家所总结
的考古资料作推导,也许有更多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已经知道,在中国历
史上,上自殷周、下迄汉代的大型陵墓,凡是在平川地带营造墓室者,无不
穿土为圹,作成朝天的竖穴墓椁墓,椁顶横铺原木,填土夯实,与地平齐。
已经发掘的王侯大墓,如殷墟侯家庄西北冈&ldo;亚&rdo;字形大墓、武官村&ldo;中&rdo;
字形大墓、妇好墓、凤翔的春秋时期秦公一号大墓、咸阳杨家湾汉墓等,都
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很好的例证。至于战国晚期,虽然已经开始出现了洞室
墓,但这还只局限于小型墓葬。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墓穴固然是大型的
洞式墓,也开了&ldo;以山为陵&rdo;的先声,但这属于凿山为藏的另一种类型。另
外,像湖南长沙象皮咀的吴氏长沙王墓和陡墓山曹■(长沙王后)墓,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