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六国的格局没有深刻的了解,对敌我双方的力量没有正确的估计,缺乏战
略头脑和眼光,此时的秦始皇可能就要按照李斯的作战方针行动了。
然而,秦始皇没有行动。他开始以自己的宏才大略正确估计和判别敌我
双方的力量,以及韩非与李斯两种不同方针的得失。
秦始皇清醒地认识到,秦国的军事力量比任何一个诸侯国的力量都要强
大,若单个较量,秦军无疑占绝对优势。但是,秦国面临的是关东六国的敌
人,若以秦国兵力对六国总兵力,优势则归对方。灭六国不能四面出击,而
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无疑是正确和明智的。要想各个击破,就必须防止诸侯
合纵。六国中,韩国最弱、赵国最强,如按李斯的战略方针,&ldo;先取韩以恐
他国&rdo;,就很可能再&ldo;恐&rdo;出一个以赵国为首的合纵抗秦的强大势力。公元
前241年、赵将庞■统帅赵、楚、魏、燕、韩五国之师合纵伐秦,就是以赵
国为首联合起来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不能再蹈复辙。韩非的主张无疑是
为先打破诸侯合纵考虑的,是一种新的形势下战略目标的发展与转移。&ldo;举
赵&rdo;以击其头,使六国群龙无首,同时&ldo;亲齐燕&rdo;以断其身,合纵难以形成。
秦始皇以一个战略家的杰出才智,不顾李斯等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定
采用韩非的战略方针:远交近攻,举赵亡韩。作出了集中主力,打击赵国的
具有重大军事战略意义的抉择。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派名将王翦、杨端、桓■率30万大军进攻赵国。
当时赵国大将庞■正率兵与燕国交战,秦军乘虚而入,占领了上党郡及河间
地区。第二年,秦军又攻下平阳、武城。赵国军队阵亡十余万,大将扈辄死
于乱军中。公元前233年,秦军又一举攻下了赵国的赤丽、宜安,兵临邯郸
城下。赵国危在旦夕,急从北方调回正在防御匈奴的名将李牧。李牧所率军
队为赵国的精锐之师,从北方返回后,士气高昂,锐气逼人。李牧以出色的
军事才能指挥将士和秦军在邯郸城外进行了一场血战。结果是秦军遭到了攻
赵以来的第一次惨败,指挥战斗的主将桓■由于战败而畏罪潜逃燕国。第二
年,秦国大军再次进攻赵国,又被李牧指挥军队击退。
尽管秦军兵败,但赵国的势力已大大削弱,祸不单行,公元前230年赵
国又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战争的消耗,灾情的折磨,政治的昏暗,此
时的赵国已成强弩之末,灭亡之日为期不远了。
赵国自身难保,联纵已不可能。趁此良机,秦始皇派兵一举将小小的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