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同时又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他们和生活在这里的人第一次真正认识,也是
生活在这里的人群留给他们的第一个印象。当然,对于从城里来的考古人员
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在后来的岁月中,将会有更加奇特的故
事展现在他们面前。当一切都明白后,他们才会真正懂得这就是真实的中国
乡村和真实的乡村生活。因为有了他们,生活本身才显得那么滑稽、那么热
闹,有那么多好戏看,才显得丰富多彩又灿烂辉煌。
宝剑背后的血腥屠杀
第二天,考古人员对已发掘的俑坑和陶俑进行了拍照、测量和记录后,
便开始了新的发掘。从这一天开始,这个发掘的俑坑被定为一号坑。
从带有花纹的青砖和陶俑的形状可以断定,这个俑坑属于秦代遗迹已成
定局,但俑坑与秦始皇陵的关系尚难断定,因为这个俑坑距离秦始皇陵内城
三里多地,在这样远的地方放置陶俑陪葬,当时的考古资料还没有发现先例。
尤其令人不能迅速作出结论的是,在秦始皇陵周围分布了许多秦代的大墓
葬,这就让考古人员不得不对陶俑与陵墓的从属关系倍加慎重。事实上,当
这个兵马俑坑已全部掘开,考古界对俑坑与始皇陵的关系作出结论的十年之
后,依旧有人提出此坑不是从属秦始皇陵,而是为始皇祖母宣太后或为那座
不远处的秦大墓(又称将军墓)陪葬的全新理论,并引起学术界一片哗然。
要想弄清历史的真实,就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设想与推想固然有可取之
处,但证据则更为重要。可是这个俑坑发掘了一个星期,出土陶俑已达百件,
始终未见与它的主人相关的点滴记载和可靠证据。考古人员由惊喜渐渐陷于
迷惘,如果连陶俑与陵墓这基本的从属关系都难弄清,还叫什么考古?
正在这时,一柄足以揭开谜底的钥匙出现了。
在一个被打碎的陶俑身前,静静地躺着一把未见锈痕、光亮如新的铜戟,
戟头由一矛一戈联装而成,顶端戴有类似皮革的护套。戟柄通长288米,朽
木上残留着淡淡的漆皮与彩绘,末端安有铜墩。从外型可以断定,这是一把
典型的秦代铜戟。尤为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戴头的内部鲜亮地刻着:&ldo;三
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口&rdo;等珍贵铭文。铜戟与铭文的出现,提供了确定兵马
俑坑为秦始皇陪葬坑的重要证据。同时,也再现了2000年前那段风起云涌的
历史史实和两个闪光的名字:秦始皇‐‐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