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建馆问题。要求设计人员在一周内把初步的设计方案拿
出来由自己带回北京向国务院汇报,同时让考古队进一步落实一号俑坑的口
周边界和内部陶俑的分布情况,为博物馆的基建工程提供确切的资料。
1976年元月,修建秦俑馆遗址展览大厅的人员陆续进入工地开始施工。
这时一号坑出土的陶俑、陶马,全部用土重新掩埋起来,以确保基建过程中
文物的安全。
瑰宝得来又被盗
1976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下午,留在工地值班的考古队长袁仲一,独自
一人向秦始皇陵园走去。他和他的同伴经过一年多的辛劳,终于使这支地下
大军走向了人间。在以考古为职业的袁仲一看来,这无疑是最辉煌的业绩。
尽管他曾不止一次地失去了春节同家人团聚的机会,但心中依然感到惬意和
快活。
在陵园无目的地走着,考古职业的习惯使他对周围的一切分外专注。太
阳就要落山了,空旷的陵区被夕阳的余辉染成一片桔黄。在距秦陵封土约100
多米的断崖上,他停住脚步向远处的骊山望去。骊山在晚霞的映照中,越发
显出它的壮丽与秀美,当他转身返回时,眼前显过一个灿烂的亮点。他一惊,
&ldo;这是什么?!&rdo;随着脑际闪过的问号,俯下身来仔细地观察着断崖土层中
那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光的东西,职业的敏感,使他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
文物。
事实很快证实了他的预见,当这个闪光的东西被完全清出土层时,他惊
呆了,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秦代乐府钟。该钟为青铜所铸,凸
出地表的那个闪光的亮点便是钟的鼻钮。它通高133厘米,两铣间72厘米,
鼓间58厘米,舞广为6&tis;48厘米。钟的钲部和鼓部为错金蟠螭纹,篆间及
钟带为错金流云纹,花纹细密而清晰,豪华典雅,虽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
出土后金银花纹依然清晰完整,充分体现了当时冶金工艺发展的高度。更为
重要的是,在钟钮的一侧发现刻有小篆字体&ldo;乐府&rdo;二字。这两个字的发现,
意义远远大于实物的本身,它使后人透过欣赏其冶金工艺的表层,解开了千
百年来史学家和音乐家争论不休的历史之谜‐‐
乐府是皇家庆典和祭祀时管音乐的官署,无论是庆典还是祭祀,饮酒与
奏乐往往一起进行。公元前279年,秦赵渑池相会,意在讲好修和。酒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