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不已,以期达到水银流动不辍。然而,这种构想应该算是设计者或建造者
的一厢情愿,因为根据能量守恒和转化的科学原理,任何不消耗能量以求作
功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事实证明,这种努力也只能是无法实现的徒劳。由
此推知,始皇陵内的&ldo;水银河&rdo;是无法也不可能长期流动的,它只能在机械
的推动下缓缓地&ldo;流动&rdo;一段时间,然后进入枯竭状态。遗憾的是,今天的
人类尚不能确切地详知创造以水银为江河大海流动的壮举,使用的是怎样一
种神奇的机械。
当然,秦始皇地宫内以水银为&ldo;江河大海&rdo;的神奇造诣,其真实用意恐
怕还不是主要象征气势恢宏的大自然景观。如同吴王阖闾、田齐桓公午墓中
以&ldo;水银为池&rdo;一样,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防盗。
历史的经验提醒人们:&ldo;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
不掘之墓也&rdo;(《安死》)。由于水银的熔点是-3887c,即是在常温下的
液态也极易挥发,而汞本身是剧毒类药物,人一旦吸入浓度汞气,即可导致
精神失常、肌肉震颤而瘫痪,以至死亡。墓中&ldo;以水银为池&rdo;,便可扩大汞
的蒸气挥发层面,使毒气发挥更大的作用。秦始皇墓内用&ldo;机相灌输&rdo;的方
法来搅动水银,不但使摹拟的江河&ldo;奔腾&rdo;起来,而且弥漫在墓内的高浓度
汞蒸汽,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的物品长久保持不腐,更重要的是还可毒死
胆敢进入地宫的盗墓者。
始皇陵地宫的形状已经推断而出,那么这位千古一帝的棺椁又是个什么
样子?
自兵马俑被当地农民发现之后,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对于兵马俑和秦
始皇陵的研究者越来越多。七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
上,插图作者杨先民先生在图中曾根据科学推测,把秦陵地宫中装载棺椁的
龙舟放置在以水银聚成的河流中间。对于这幅插图,有研究者认为,水银河
穿绕于摹拟宫殿的椁室及山岳之间是有根据的,这从测得的汞异常区正当陵
冢中心部位即可印证。但这幅插图也自有它的不足和失误,其重要的一点便
是把史书上记载的&ldo;游馆&rdo;当成了&ldo;游移之棺&rdo;,而这个失误所依据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