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盐铁会议上的铸币权之争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想当年,东洋鬼子翻译西洋鬼子的东西,碰到中世纪那种社会形态要翻译,于是在汉字里找啊找啊,发现周朝的社会和中世纪比较像,而中国自古都称西周春秋的社会为封建,于是翻译成&ldo;封建&rdo;。再和自己的一对比,发现从教皇国王到公爵伯爵这些贵族再到骑士再到平民的中世纪,从周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到士再到庶人的中国周朝,与从天皇幕府到大名到武士再到农民的日本社会,真的是一样一样的,于是又称自己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开始反封建。再翻一下中国古书,发现当年的秦国搞过&ldo;废封建,设郡县&rdo;,于是也搞了个&ldo;废藩置县&rdo;,把贵族世袭的采邑废除,土地自由买卖,官员由国家任命,农民则变成由国家直接管理的&ldo;编户齐民&rdo;。

这种事体本是中国两千年前就做过的事情,结果两千年后的中国人拿过一看,哎呀,西洋人反封建反了两百年,现在东洋人也在反封建了,咱们反不反?革命同志们说,那还要问,当然要反。可是,怎么反呢?革命同志们一看,不对啊,咱们土地早就自由买卖了,&ldo;废封建,设郡县&rdo;这种事情两千多年前就被秦人做了,这么大的一个中国,找不到一个世袭的贵族采邑,找不到一个封建领主,这活儿还怎么干嘛!最后大家一商量:这还不简单,见到啥就反啥呗。正好见到学堂里供着教师的祖宗孔丘,于是拿孔家店开砸。

本来革命同志们要闹革命,委屈一下孔先生也没啥,正如当年的周武王要闹革命,只好让子辛成为世界上最坏最坏的纣王一样。革命同志们&ldo;反封建&rdo;,史学家们并没有多少人跟着&ldo;反封建&rdo;,但问题是专家出现了。专家最擅长的事是把用常识就能判断的事,用一系列专业名词和专业仪器来证明你的判断是错误的。比如一个大楼你说有问题,墙上都裂了大缝了,但专家能拿一个你从没听过的理论和一个你从没见过的仪器证明就是没有问题,墙上的大缝只是天冷了大楼打了个喷嚏,过一会子就好了。一位姓郭的专家用了数十年的功夫,终于击败其他对手,证明成功:依我看,还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封建社会比较合适,因为社会的发展就像游戏的练级,而春秋战国之间的区别还是相当大的,适合作为升级的标志,至于你们说为什么中国的第二级和西方的第三级很像,而中国的第三级和西方的第三级却区别很大?为什么人家是封建领主咱们却是封建地主,人家是列国林立咱们却是帝国一统?我告诉你啊,那是因为你们选择的职业不同,选法师和选战士能一样么?不过同一个专家却在另一个很有名的作品中说与李白结交的汪伦是农民,而杜甫茅屋上的茅草冬暖夏凉,是有钱人才会用的,所以前者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而后者是剥削阶级立场。这让该专家的其他论断大打折扣。

当然,这就扯得太远了,专家们的是非本就不是咱们这些历史八卦者们能说得清的。风波想说的其实是,咱们回到西周初年,也是想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读过西欧中世纪历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卢瓦尔河谷的城堡》的同学,或看过中世纪电影,比如《天国王朝》的同学,或许能在西周或春秋时期闻到相同的气息。

好啦,闲话休提,言归正传,先看看三千年前的那场革命是怎么开始的吧。

2.革命者都是相似的

革命者都是相似的,而反动派则各有各的反动。

为什么革命者都是相似的呢?因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根正苗红,又无一例外都是苦大仇深,又无一例外都是视民如子,又无一例外都是四海归心。

这些特点,周人,或者说姬姓集团,全部符合。

姬周的先辈一直深入农村,长期研究谷物栽培技术。其始祖弃,做过尧帝的农业部长,到了舜帝时,被封为后稷,是个分管农业的副总理,他从小就爱种树,种豆子,他发明了很多谷物的种植方法,并教给人民。这自然是根正苗红了。

周武王姬发的爷爷季历,被商王文丁残忍地杀害,而姬发的老爸周文王姬昌,仅仅是叹了一口气,又给昏庸透顶的纣王关了很久很久,献上很多宝物才赎回来。当然算得上苦大仇深了。

周文王姬昌,曾经用一千里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而在境内,他从早忙到太阳落山,都顾不得吃饭,关心群众的安居乐业,给老而无子的,少而无父的提供福利。在他的境内,都不用设牢房,因为根本没有人会去犯罪,西岐简直是三千年前黄河流域人们心中的圣地。这还不叫视民如子么?

四海归心嘛,举个小例子就知道了。话说虞、芮两个国家为了一些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闹个不休,然后听说周文王做事很公道,为人很仗义,大伙儿都服他。于是两国国君就约着到周国请周文王裁决,谁知一进周国国境就后悔了。为啥?因为他们发现周国简直是个君子国,人人相让的,官让着民,民也让着官,去街上买个东西吧,卖者明明标得很低的价钱,还说自己惭愧卖得贵了,而买的人则拼命要多给钱,不要还生气,卖的人见别人多给钱了,马上再抓上一件东西塞给对方。虞、芮两国国君当场呆若木鸡,醍醐灌顶,整个灵魂都受到洗礼,从灵魂深处闹起了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觉得以前两个国家争来争去是多么可耻,于是马上也互相让起来,那两块田归哪个国家有什么要紧,只要百姓安居乐业不就得啦,算啦,咱还是回去吧。来的时候还在拌嘴哩,走的时候已经哥俩好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