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奥德赛2002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ldo;我们本来希望能在发现号上找到一些新资料。但这是唯一不如我们所预期,令我们失望的一点。当然,哈尔在发现号遇到&lso;大哥&rso;之前很久就被拆除了,所以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鲍曼带走了所有的秘密。飞船的航行记录和自动记录系统都被无一遗漏地翻检过,没有任何发现。

&ldo;我们发现的唯一一样东西纯属私人性质‐‐那是鲍曼给他母亲留的口信。我奇怪他怎么不发出去,显然,他曾期望‐‐或是寄望于‐‐经历最后一次舱外作业后能返回飞船。当然我们已将它发给了鲍曼夫人‐‐她在佛罗里达某处的一家疗养院里,她的精神状态很差,所以那可能对她也毫无意义。

&ldo;好了,就说到这里。我无法形容我有多想你……还有地球的蓝天和绿海。这里所有的颜色,是红色、橙色和黄色‐‐常常美得象最绚烂的日落。但过了一会儿,它就使人更加怀念光谱另一端那清凉纯净的光线。

&ldo;我爱你们‐‐我会尽快再与你们联系。&rdo;

《2010:太空救援》作者:[英]阿瑟?克拉克

第二十三章会合

尼古拉?特诺夫斯基,列奥诺夫号上的控制论专家,是飞船上唯一能与钱德拉博士用术语进行交谈的人,虽然哈尔的主要设计者和导师不可能放任自己完全相信任何外人,但疲惫的身体迫使他接受别人的帮助。俄国人和印度裔美国人结成了暂时性的同盟,并且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运转良好。这大都归功于好脾气的尼古拉,当钱德拉真正需要他或想单独工作时,他都能察言知意。船上所有人中尼古拉的英语是最差的,但这根本无关紧要,因为大部分时间两人说的都是别人难以理解的计算机语言。

一周之后,经过缓慢细致的重新调整,哈尔所有的常规和管理功能都已可靠地运转起来。他像个能走路、能听懂简单命令、做简单工作,以及加入低层次谈话的人。以人的标准衡量,他的智商大概是五十分,他原有的个性也仅浮现出一丝微弱的余痕。

他仍在梦游。然而,从钱德拉的专业角度看,他现在已有能力驾驶发现号离开环绕木卫一的封闭轨道,去和&ldo;大哥&rdo;会合。

所有人都为飞船要远离它脚下熊熊燃烧的地狱七千公里而高兴。这个数字在天文学上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意味着天空将不会再被但丁或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obosch,尼德兰画家,他所处时代中最伟大的幻想画家,描绘了前所未有的怪异画作。‐‐重校者注)的想象所统治。况且虽然纵使最猛烈的爆发也无损于飞船分毫,但木卫一是否会创下新记录总令人忧心忡忡。如果维持现状,列奥诺夫号上的观察窗由于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硫尘,能见度已直线下降,迟早都得有人出去打扫干净。

第一次把发现号的控制权交给哈尔时,只有科诺和钱德拉在那艘船上。这种控制是非常有限的,他仅仅是重复着输入他记忆的程序,并监控执行情况。而由人类对他进行监控:如果出现任何问题,他们会立即接管。

首次点火持续了十分钟;然后哈尔报告发现号已进入迁移轨道。一等到列奥诺夫号上的雷达和光学跟踪证实了这一点,它也跟着启动并驶入了同一条轨道。两艘飞船在行驶中稍稍做了下调整,三小时十五分后,它们顺利达了第一个拉格郎日点l1‐‐自木卫一和木星中心连线上行10,500公里。

哈尔的表现完美无缺,钱德拉毫不遮掩地表达出他的人类感情‐‐不仅是满意,甚至是欢欣雀跃。但此时,人们的思想都已牵系在别处。&ldo;大哥&rdo;,别名&ldo;冉戈达克&rdo;,离他们只有一百公里之遥了。

距离如此之近,&ldo;大哥&rdo;看上去已经比地球上所见的月球还大;它完美的几何直边形让人格外惊异。本来在太空的黑暗背景下它是不可见的,但在它下方三十五万公里处疾奔的木星云层却使它显得异常醒目。他们因此而产生了一种幻觉,那种一旦体会过、就几乎不可能从脑海中抹掉的感触。由于肉眼无法判断它的真正位置,&ldo;大哥&rdo;看上去简直如同一扇在木星表面上豁然敞开的大门。

没有理由认为一百公里的距离比十公里更安全,或比一千公里更危险,只是对首次侦察来说,维持这个距离心理尚可承受得住。在如此近处,船上的望远镜本可以观察到几厘米之微的细节‐‐但却一无所获。&ldo;大哥&rdo;看起来是如此平整。一个据推断已存在了好几百万年的物体,竟能幸免于太空碎屑的轰击,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当弗洛伊德从双筒望远镜中凝视着它的时候,&ldo;大哥&rdo;乌木般的光滑表面似乎已触手可及‐‐就象他数年前在月球上所做的一样。在那里,他第一次穿着太空服戴着手套抚摸过它。直到第谷独石运进气压正常的圆顶内,他才能亲手触碰到它的表面。

无论戴不戴手套都没有什么分别,他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触到了ta-1。他的手指尖看似轻快地掠过了一道看不见的障碍,而他的推力越大,相应的斥力也越大。他不知道&ldo;大哥&rdo;是不是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但在他们触及&ldo;大哥&rdo;前,还需做好能想得出的每项测试,并向地球报告观测结果。他们现在与爆破专家竭力拆除一颗稍不留神就会引爆的新型炸弹时的处境相类。他们早已认识到,就算雷达探测器再谨小慎微,也可能引发某种难以想象的大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