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近代国造舰船志pdf > 第40章(第1页)

第40章(第1页)

1874台湾事件中日本侵台舰队的主力,二等巡洋舰&ldo;日进&rdo;。

船政旗舰

1872年4月23日,由代理船政大臣夏献纶主持仪式,为第七号改造军舰向天后、江神祈福,&ldo;扬武&rdo;舰当日顺利下水,立即成了马江边一道众人瞩目的崭新风景。尽管此刻的&ldo;扬武&rdo;看起来还有些不够完整,她的锅炉、螺旋桨等设备尚有待于舾装期间来安装,然而夏献纶望着雄伟的舰体已经激动无比了,由他提出的改造巡洋舰方案终于结出了硕果。(11)

二等巡洋舰&ldo;扬武&rdo;问世后立刻成了船政的至宝,在当时中国也属于掌上明珠式的唯一的一艘巡洋舰,为这样一艘军舰选派舰长,自然需要异常慎重。几经思忖,曾任包括&ldo;万年清&rdo;在内船政多艘军舰的管驾、在船政管驾群体中资历颇深的舰长贝锦泉被任命为&ldo;扬武&rdo;舰首任管驾,全舰共编制官兵180人,几乎是&ldo;万年清&rdo;、&ldo;伏波&rdo;等150马力军舰的一倍。同样,为了建造&ldo;扬武&rdo;而花费的工期、工料、财力,也几乎是150马力军舰的一倍。为此,船政上奏清廷,请求对船政五年计划的军舰数量要求进行变更。经清廷允准,同意考核时一艘250马力军舰可以折抵两艘150马力军舰,&ldo;扬武&rdo;成了以一当二的军舰。因为&ldo;扬武&rdo;的建成,船政五年计划原定的16艘军舰建造要求于是更改成了15艘。

&ldo;扬威&rdo;完全竣工后不久,1874年台湾事件爆发,面对日本侵台舰队,守制归来重新复任的船政大臣沈葆桢受命率领船政舰队渡海抗衡,&ldo;扬武&rdo;则成为船政渡台舰队中最为显赫的一艘战舰。非常巧合的是,当时日本侵台舰队中的主力舰也是一艘二等巡洋舰,中日两国的两艘同类型军舰借此机会一起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1874年侵台事件中的日本巡洋舰&ldo;日进&rdo;,原是日本佐贺藩在国外定购的军舰,由gips&n,dordrecht公司在1869年建造,1870年编入明治政府的海军,与&ldo;扬武&rdo;的舰龄相差无几。&ldo;日进&rdo;舰的排水量1468吨,舰长619米,宽97米,吃水47米,装备一台卧式蒸汽机,四座方形锅炉,主机功率710马力,航速9节。主尺度与&ldo;扬武&rdo;略同,动力则相差较大,远远不如&ldo;扬武&rdo;。&ldo;日进&rdo;的武备包括178口径主炮一门,30磅副炮六门,也是一门换门架火炮配合多门船炮列炮的布置法,但是无论炮位数量还是主炮威力都显然逊色于&ldo;扬武&rdo;。(12)

上述比较可以看到,&ldo;扬武&rdo;舰综合性能优于同时代日本海军装备的同类型军舰,而且&ldo;扬武&rdo;还是中国的自造军舰。比&ldo;扬武&rdo;晚了12年,直到1884年日本才自行建造出了第一艘千吨级二等巡洋舰&ldo;海门&rdo;。可以想像,当1874年&ldo;扬武&rdo;舰挟着浩浩威风突然出现在台湾海峡时,带给日本的是一种何样的震撼。

台湾事件平息后,1875年3月24日,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突然提出要将&ldo;扬武&rdo;舰改成练习舰的请求,&ldo;拟将&lso;扬武&rso;改为练船,取熟谙西学、堪以出洋之艺童荟萃其中&rdo;,并计划委任洋员德勒塞为总教习,带领两名分别精通帆缆、枪炮的洋员在舰负责训练。

将如此一艘颇具战斗力的巡洋舰更改为练习舰,粗看起来似乎非常不合情理,颇有大材小用的感觉,但沈葆桢奏折中随后的话语即解开了这个谜团。根据沈葆桢的设想,船政的舰船除了调拨各处使用的以外,其余的军舰此后均要经常性跟随&ldo;扬武&rdo;编队合操,&ldo;俾号令划一&rdo;。所谓的&ldo;练习舰&rdo;实际上真实用途类似于旗舰,借以解决船政舰队设立以来有舰无队,军舰训练始终处于单舰各自为政状态,缺乏舰队作战训练的缺陷,同时练习舰上直接培训出的熟练水手也可以随时填补入其他军舰,提高整个船政舰队的人员素养。从此,&ldo;扬武&rdo;成为了一艘特殊的&ldo;练习舰&rdo;‐‐船政舰队的旗舰。(13)

鉴于&ldo;扬武&rdo;舰的地位发生改变,船政舰队提督因为需要经常性在岸办公处理日常事务,不可能随舰监督指挥,&ldo;扬武&rdo;的管带实际上就同时被赋予舰队总督操的使命,因而必须重新挑选一位地位较高而且熟悉近代化海军事务的官员,&ldo;惟轮船一日千里,或由内洋而外海,或由腹地而边忂,非有熟悉水务之大员坐镇船中,周历洋面,无以察其勤惰而策其精能&rdo;。此时,一位经历特殊的将领被选拔提起。

蔡国祥,字瑞庵,广东香山人(今广东中山),湘军水师名将,曾在收复被太平军占据的安徽省城安庆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由于籍隶广东,濒近西风,根据一些记载称其可能对西洋事务有所熟悉。也正因为此,早在阿思本舰队事件时,时任巡湖营统带的提督衔记名总兵蔡国祥就被湘军大帅曾国藩选中,预备让其出任中国购买的蒸汽明轮炮舰舰队统领。倘若不是后来英国人从中作梗,导致这支舰队中途夭折,蔡国祥就将是近代中国第一支蒸汽舰队的司令。如同是昙花一现般,阿思本事件时期在官方档案中频繁出现的蔡国祥,此后就归于沉寂。直到1864年安庆内军械所仿制出一条蒸汽明轮小船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驾驶这条国产明轮船试航的正是蔡国祥,此时的身份则是军械所的轮船委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