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清朝开国之君 > 第122章 端阳见闻上(第1页)

第122章 端阳见闻上(第1页)

时光飞逝,一场酒局后因陈家而起的水军波澜很快平息,而京城百姓期盼已久的端阳佳节却终是到了。

只因崇安帝的千秋正在端阳,圣恩浩荡,端阳当日金陵城免收入城税,金陵府衙以及各处庙宇道观都会开设粥场免费施粥。

是的,封建时代皇权危重。搞慈善,向来都是皇帝的专利。就连宗教,也必得在皇权特许下才能参与慈善。出此之外的其他人等若擅自行事,则必定有一条“邀买人心、图谋不轨”的十恶重罪等着他。

当然,皇帝都慷慨解囊了,各世族们自然不能干看着。尤其是近几年天灾频仍,是南方涝北方旱,几无一年清静日子过。日积月累之下,这金陵城外的乞丐团体已然突破万人大关。百官们更当愈发体谅天子的荷包,提前向各处宗教场所布施米粮,也好减轻皇帝的经济压力。

李家初初回京,兄弟俩都还是个白身,行事不能太过惹眼。李梦得便做主提取五十担黍米交由王家代为布施。而只因有李家赞助的五十担黍米,王家今年布施给各处庙宇的粮食总量达到三百担,一举拔得京城各世家募捐数额的头筹。甚至相比崇安帝,那也只少了五十担而已。

一担粮食约莫就是一百斤,仅崇安帝和王家的捐赠加起来就是六万五千斤粮食。倘若这些粮食真能全数煮成稠粥免费发放给京城的百姓和乞丐,那至少这一天,的确是皇恩浩荡了。

然而,抱石风眠领了李长安的命令四下转了一圈却发现:今日由金陵府发放的米粥大约是三分之一的米粒和三分之二的米汤;而由各处宗教场所布施的米粥,情况好些的能有一半的米粒,差些的那就只剩照得清脸的米汤了。

这二人中,抱石沉稳些回禀情况时只是捏紧了拳头平铺直叙。

风眠性情激烈却是气地直咬牙。“太过分了!二郎!他们真的太过分了!咱们李家给建初寺捐了五十担黍米,五十担啊!那帮和尚就给老百姓喝米汤!百姓们一个个都饿地不成人样了,那些和尚却各个都肥头大耳。给老百姓喝米汤,竟还要百姓们磕头谢恩,这是什么道理?他们怎么这么不要脸啊!这哪里是慈悲为怀念的修佛之人,这是骗子!是恶霸!是强盗!他们念的是杀人经、拜的是黑心佛!”

几乎是指天骂地地吼了一通后,风眠粗喘了一阵方才逐渐缓过气来。然后,他就一脸期盼地望住了李长安。“二郎,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李长安却只沉静摇头,轻声道:“什么都不做。”

“啊?!”

怎知他话音方落,就连正在帮李长安收拾衣带的绿篱也跟着惊叫起来。“二郎,这却是为何?”

绿篱虽是李长安院中婢女,却因李长安之故见过不少百姓疾苦。可只要有二郎在,这些百姓是不会永远穷困下去的。因为,二郎总能想到办法帮助他们。

哪知这回来京城,先是在金陵城外见了不少饥寒交迫的乞丐,可二郎却出言阻止大伙取了食物和钱财救济。如今,皇帝千秋赈济饥民,这些僧道克扣李家布施,二郎竟也要袖手旁观了么?

答话的不是李长安,而是正在一边跟小仓鼠一样埋头吃粽子的李狸奴。

他说:“绿篱姐姐,这里是金陵,不是太原。金陵,有皇帝和世家做主。那些僧道表面无权无势,背后若是无人,哪敢……”

“慎言!”可不等狸奴把话说完,李长安就已出言喝止。

狸奴一想到这是在王家的屋檐下,明日才能回李家,也即刻咬住了嘴唇。可他追随李长安久了,也早就不再习惯过这种路见不平忍气吞声的生活,不禁伸手扯扯李长安的衣袍问道:“长安哥,我们为什么要来京城?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晋阳啊?”

李长安无奈苦笑,此来金陵表面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获得官身以便日后名正言顺地插手李家的政治决策,二是为了与钟璃完婚。

可在李长安自己的计划里,来金陵却只有一个目的:看看这个朝廷到底烂到了什么地步。要知道,虽然是大厦将倾,可究竟是加入张角的黄巾军竖旗起义,还是加入袁绍的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那可是结局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并且,因为事关重大,李长安身边却无一个在谋势上可以帮到他的得力人手,他这才不得不亲自走一趟金陵。然而,虽说来之前李长安就已算到此行必定事事掣肘,可真正见到这许多不平之事,他却仍不免气闷。

他伸手摸摸狸奴的额头,轻声道:“你还小,有些事就不用问为什么。等你长大了……”

“等我长大了,就都明白了?”狸奴了然重复着长辈们糊弄他时的惯用话术,面上满是不屑。

“不!”可李长安却满眼期待地望着他道,“等你长大了,你就能帮到我了!”

狸奴:……

不知为何,狸奴忽然觉得童年还是很美好的。

眼见李长安换好了漂亮衣裳准备出门,狸奴急忙提出请求:“长安哥,带我去吧!”

李长安摇摇头,随口丢下一句:“去找你大哥!”便带着抱石风眠二人出去了。

望着李长安匆忙远去的背影,狸奴不禁忿忿冷哼:“大哥大哥……大哥早就跟王家姑娘跑了!一个两个都这样,见色忘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