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王羲之传论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王羲之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不应忽视的,他的文学作品大多见于书帖,但他的文学创作同书法创作不一样:&ot;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惬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先笔前&ot;。他没有长篇巨著,也不像某些文学家专注于某一文体的创作,刻意求索。他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ot;陶渊明为文不多,且若未尝经意。然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也。&ot;1那些文章好象是不经心写出来的,但这种文章不是靠死功夫就能学会的,不是文章难,而是没有那种情怀。在王羲之文学作品中,感情自然流露,题材也是根据需要信手拈来,不枝不蔓,或整或散,有一种&ot;清水出芙蓉&ot;、&ot;天然去雕饰&ot;之美。他的作品与东晋时代的玄风相比更显得清新自然,特别是山水抒情散文,在当时是很负盛名的。

山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也包括人类自己。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由于科学不发达,自然是神秘莫恻的,自然并不是审美对象,而是膜拜的对象。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怀有敬畏心理。恩格斯曾经说&ot;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畜牲一样服从它的权力。&ot;1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也逐步提高,产生了&ot;天人合一&ot;的思想。《诗经》中有不少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例如&ot;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靠靠。&ot;(《小雅&iddot;采蔽》)&ot;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ot;,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并不是表现其本身的美,而是为了&ot;比&ot;或&ot;兴&ot;的需要,一言以蔽之,是一种手段。

因此,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在自然物形式属性及其象征意义上,而忽视了它的自然属性。孔子曾以山、水、松、柏等比喻人的品德。他说:&ot;知者乐水,仁者乐山。&ot;2汉代末期,自然界的山水才开始作为审美对象。《全后汉文》卷六七荀爽《贻李膺书》:&ot;知以直道不容于时,悦山乐水,家于阳城。&ot;就是证明。

魏晋时由于地主阶级的壮大,大庄园的兴起和老庄学术思想的盛行,以山水为内容题材的诗、画发展起来,我国的山水画都是以魏晋为源头的。这一时期的名人雅士们不仅游山玩水,而且吟咏山水之美。

&ot;(谢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戈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ot;1王献之有帖云:&ot;镜湖澄澈,清流泻1[清]刘熙载:《艺概&iddot;文概》。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iddot;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35页。

2《论语&iddot;雍也》。

1《晋书&iddot;谢安传》。

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ot;2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作了这样的阐述: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ot;山水质而有灵趣。&ot;诗人陶渊明的&ot;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ot;,&ot;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ot;;谢灵运的&ot;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ot;;以及袁彦伯的&ot;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ot;。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ot;虽未睹三山,便自然使人有凌云意&ot;。晋宋人欣赏自然,有&ot;目送归鸿,手挥五弦&ot;,超然玄远的意趣。这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ot;意境中的山水&ot;。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对之云:&ot;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ot;郭景纯有诗句曰:&ot;林无静树,川无停流&ot;。阮享评之云:&ot;泓静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ot;这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渗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晋未宋初的谢灵运以山水为对象集中描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准确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种形象,形成了鲜丽清新的艺术风格,山水诗文从晋开始发展到唐代,成为中国文苑的一大宗派。&ot;谢灵运师承先辈谢安遗风,登山临水,并诉诸于诗篇??&ot;谢安与王菱之是同时代的人,可谓莫逆之交,情谊深厚。谢灵运的山水诗受到王羲之《兰亭序》的启迪和影响是必然的。

在论析山水诗的发展时,瞿蜕园认为:孙绰的《天台山赋》是替&ot;谢氏山水诗开了门径的启迪之作&ot;1。《天台山赋》是孙绰的力作,他自诩&ot;掷地要作金石声&ot;。《天台山赋》有许多特色,确实有较高的艺术价值,&ot;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ot;,意境深邃,词句精当,不愧为名篇佳作。孙绰被称为一代&ot;文宗&ot;也不过分。然而开谢灵运山水诗门径的应首推王羲之。王羲之和孙绰是挚友,曾应邀参加兰亭聚会,但《兰亭集》一致推举王羲之作序,而没有请孙绰撰写,可想而知王羲之在当时就其文采方面要比孙绰声名大得多。王羲之的文学地位在当时超过孙绰,就其作品而言,《兰亭序》要比《天台山赋》影响大得多。《晋书&iddot;王羲之传》云:&ot;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ot;《兰亭序》和《与吏部郎谢万书》是王羲之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王羲之邀请&ot;筑室东土&ot;、&ot;文义冠世&ot;的名人雅士谢安,郗昙、孙绰、孙统、李充、支循、许询以及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四十二人,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聚会饮酒赋诗,现存的兰亭诗三十六首为二十一人所作。《兰亭序》系王羲之为诗集所写的序言。《兰亭序》全文如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侈楔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元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重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乃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2《全晋文》卷二七。

1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中华书局1964年第1版。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涎,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篇文章首先交持了时间地点,接着写集会的原委,即修禊事。古代每年的农历的三月上旬已日为修禊日,魏以后改在3月3日为修禊日。修禊是古代一种风俗,人们聚集在河边溪旁借水消除灾祸,以求得吉祥。所有参加聚会的人都是当时的名流雅士,&ot;群贤毕至,少长咸集&ot;,&ot;毕至&ot;和&ot;咸集&ot;意思相近,一义重复,加强了聚会的人的隆重感,增强了可读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