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开始写东西就是为了赚稿费,现在写东西就是为了让梦想起飞!
胡若云的理想是做一个职业记者、编辑,梦想“以笔代剑,仗剑江湖”。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胡若云都感觉学得还可以,平时上课、完成作业也比较认真努力,十一月份进行了第一次考试,他考了一个年级第四、班级第三,在毛娜跟前很是嘚瑟了一回。
——这是他上学生涯中考得最好的成绩,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老五崔水根给他讲的“鬼故事”经过整理改编后投给了《故事汇》,也真的发表了,署的是他们两个人的名字,收到稿费12。7元。
胡若云公事公办地给了崔水根6块3毛5分钱,崔水根还要推让,胡若云一本正经地说:“老五,这是你应得的一半收益,又不是白给你的。”
崔水根这才接了。
江北大学分南校区和北校区两个部分,南边是理科区,北面是文科区,两个校区中间隔着一条穿城而过的金水河,每到周六周日,河北岸都会自发形成一个市场,卖印有“江北大学”字样的信封、信纸的,出售书刊杂志、文化用品、工艺礼品的,还有售卖辩不请真假的古玩、钱币的……反正是很热闹。
进入十一月份,江北的天气也就逐渐冷了,沿河市场也多了一些卖冬装、棉衣的。
“未来”的记忆里,班里有四个同学没有缴第二学年的学费,其中一对是来自南阳市同一所中学的小情侣,两个人用他们三千多块钱的学费买下了计算机系一个学长(也是老乡)的一台电脑,理论带实践,跟着学长学得很是扎实,还没有到毕业的时候就被济南一家单位招走了,月薪八百(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一个高待遇),他的学长也早早被一家通信公司提前签下了。
还有两位同学是老乡,他们用两个人的学费贩了一批棉鞋垫,一块钱三双进货,夜市摆地摊一块钱一双卖出去,利润达到了200%。一个冬天两个来回下来,不到四千块的本钱就翻到了一万多。
胡若云悄悄到沿河市场看了一下,冬衣、棉鞋都有买的,卖棉鞋垫的还真的没有!到附近的都市村庄也转了一圈,同样没有看到有棉鞋垫卖!
又到火车站的地下商场看了一遍,发现有批发那种鞋垫的老板急得上火:这种东西理论上是百分之一百多的利润,但要是出不了足够的量,就没有那个正儿八经的商贩能看到眼里,而做为批发商,他们必须批量出货才能盘活资金,形成良性运转。
现在的情况就是批发和终端之间缺了衔接。
“预见”真好!
周六早上,胡若云拉着老五崔水根商量:“老五,有个生意做不做?保准赚钱!”
崔水根先是一脸渴望:“做!”后来又臊眉耷眼地低下头:“可是,三哥……我一个月就八十块钱的生活费,连饭都吃不饱,拿不出来本钱呐?”
胡若云说:“我出钱,你出力,利润平分,干不干?”
崔水根一口应承下来:“那还有啥子说的嘛,要得!”
说干就干,胡若云带着老五来到北门附近的农业银行,在柜台上取了3000块钱,揣着钱直奔火车站的地下商场,看着几家店面堆积如山的鞋垫,崔水根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选了一个老板胖胖的、面相看起来比较憨厚的店铺进去。
胖老板愁眉紧锁,看两个半大孩子进来,衣着也普通,以为就是来零买的,简单招呼一声:“要几双啊,五毛钱一双。”
胡若云和他搞价:“老板,我们要的多能便宜不?”
老板不为所动:“我是做批发的,你要十双八双也就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