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理寺断案 > 第75页(第1页)

第75页(第1页)

不说了,我先赶紧去租驴子了。回见啊姚大哥!”望着她快步离去的背影,姚亦谦目光一深,似乎有些落寞,还有些说不清的意味。——按照姚亦谦的指点,白三秀出了县城便往西南方向走。她的计划是今天先去滩地走走,缓坡梯田待她估算一下路程,明日再做打算。虽然平陆县有几家粮铺,但是宋巧娘说过,陈家基本上垄断了平陆的粮市,其他几家也与其相关联,因此她无需特地打听,随便找了几户农家一问,有八成都是把粮食卖给陈家的。如今种田的人家,有些是有自己的几亩薄田,一年收成除去自用,能外售的不多,刚够糊口而已。有一些,则是依附地主乡绅的佃农,每年向田主缴纳定额的租粮。想知道平陆周边的农户卖了多少粮给几家粮铺,当然是问田主和管家、账房最准确,但是一来他们没有农户好说话,二来收租的时候,管家、账房都是要刮斗踢斛昧下一部分的,断然不会照实说,还不如直接问农户来得真实。“大娘好啊!我想跟您打听一下,今年咱们这的收成怎麽样?您家交租或者卖了多少?”农妇疑惑地望过来:“你是……”“是这样的。我自家先生是县里户曹的书吏,奉命编写县志,我得了先生吩咐,来问问县里农收的情况。”农妇并不太明白她说的什麽县志,但一听是官家人,就一五一十地相告:“女女儿要问今年,那很苦的呀!今年雨多……”白三秀问了一天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农户诉苦。情况也确实超出她的想象。李琭告诉她,关中地区和伊、洛河流域的稻米种植规模尚可,但是总体来说,黄河流域还是更常种植小麦和粟米。这平陆县的粳稻产量当然也不多,而且今年和京兆府情况相仿,雨水害稼,收成更是少了三成有余。询问的时候,她还留了心眼,按市价和农户买了半斗米,不用等到回家煮,她就能确定这和县城内粮铺所售的普通粳米是差不多的品种。“大娘,咱们这儿就这种粳米吗?”“是啊!”“城里卖的那个上等粳米,您知道哪家有吗?”“你说甚?十里八乡都种的这个,哪来甚上等、下等?”上告白三秀在平陆县周围翻山越岭,东奔西跑,因为赶不上城门关闭的时间,索性就借宿农户家中,整整奔波了三日才回到小院。期间李琭也未曾回来。回来之後她简单吃了点,早早洗漱睡下,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醒转。不急不忙用过早饭,外面忽然喧闹起来,言辞之间,好像有什麽不得了的大事。白三秀好奇地开门一瞧,正遇上姚亦谦也从院子旁边的小道走出来,似乎要出门。“姚大哥早啊!外面怎麽这麽热闹?”姚亦谦脚步一顿,“县衙有人上告。我去看看。”“原来是告状啊。”告状很稀奇吗?他们这离县衙还有一段距离,什麽案子引得旁人如此大的兴趣?想在长安,一府两县的衙门口不知有多少击鼓告状的,状纸塞到李琭门口的都有,她已经见怪不怪了。白三秀本是兴趣缺缺,但是姚亦谦的下一句话,瞬间反转了她的态度。“听说是那绣花鞋传闻的源头,乔姓女子的家人回来了。状告陈家逼亲抢婚,逼死女儿。”“姚大哥你等等我,我一起去!”——白三秀和姚亦谦走到县衙门口时,衙门外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二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往人群里挤,告状的乔家人早已经进去了,白三秀使劲踮脚,也看不见啥。“我听说乔家在出事後就迁走了,怎麽会突然回来呢?”姚亦谦摇摇头,表示不清楚。“我少时就随家人搬走了,前几年才回来。”一旁的热心群众很积极地给她解答:“是迁走了,这不得到消息了嘛,刚赶回来。”白三秀奇道:“什麽消息?”一个读书人模样的男子道:“说是长安来的御史大人,正在复核平陆历年的狱讼。陈家就赶紧请人写了状子,上告陈家以娶亲为名行逼奸之实,请御史做主,为那乔家姑娘平冤。”白三秀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对。乔家只是个小门小户的普通人家,当年事发後迁哪去了旁人都不知道,他们如何得知言谨出使监察的消息?而且陈家在平陆势力不小,是谁敢替陈家写状子?果然,那书生又继续说,眉宇间有些忧虑:“也不知是哪位义士施此善行义举。就算御史大人来了,这案子也难!”“公子为何如此说?”“当年乔家欠了钱,陈家就以利钱强换了一纸婚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