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大唐贞观二年是公元多少年? > 第118章(第1页)

第118章(第1页)

不少人被摔了个七荤八素,更多的人则原地待命,等待上级下达新的作战指令。可是等了好久,却什么也没有等到。

只因为守军长官傅伏爱并不在军中‐‐根本无人发号施令。

原来,傅长官觉得整天看着堆土山,当工头,啥都干不了,甚是无趣,于是便私自出营散心去了。然而,就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双方的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戏剧性变化。

如果他当时留在军中,并及时指挥军队冲进安市城的缺口,为后续主力打开进城的道路,他将是此战的头号功臣。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于是,傅伏爱成了头号罪人,被军法处置‐‐斩首示众。

成功和失败,往往就在一瞬间。

杀了傅伏爱,唐军开始继续猛攻,无奈土山不怕石块砸,也不怕火烧,后面又和城墙相连,标准的易守难攻之地,因此唐军的冲击依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作为罪人傅伏爱的顶头上司和前线指挥官,李道宗王爷主动赤着脚来向李世民皇帝负荆请罪,并得到了宽宥。

就在这时,西伯利亚寒流开始南下,辽东草木枯黄,树叶落尽,河流结冰,唐军的作战环境越来越恶劣。而由于拖延的时间太久,冬装和粮食的供应都日益紧张。为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而无法应对,唐太宗李世民无奈之下决定班师回国。

此时,意外的一幕出现了:以孤城独自挡住了唐朝雄军的安市城守将在城墙上远远地向唐军叩拜,恭送大唐皇帝陛下回国。而李世民也惺惺相惜,派人赏赐了这位将军绸缎一百匹,以奖励他对本国的忠心和勇气。双方在一片和和气气的氛围中就此停战。

此次远征高句丽,唐军共计攻陷城池十座,被杀的高句丽军在四万以上,唐军损失近两千人。但是出征战马的损失率却极高,回到国内的仅剩下不到30。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句丽军损失严重,唐军主力则几乎毫发未伤。然而,史书在提及这次亲征时,包括唐太宗本人都几乎众口一词地将之视作是一场败仗。这又是为何?

因为战争,不是考虑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要看是否消灭了敌军的有生力量,并且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战略目标。

尽管,从战术上来看,除安市城外,其余战役都基本顺利地完成,并且屡屡创出以少胜多的佳绩,充分体现了唐军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优势。然而,最后因粮食耗尽而被迫退兵,却使得之前的一场场胜仗打上了个大大的折扣。

毫无疑问,此时高句丽的有生力量远不如开战前,然而却也不是就此彻底一蹶不振。唐军撤走后没过多久,高句丽又趾高气扬地发动了对新罗的战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此次东征并没有实现彻底摧毁高句丽军事力量的目标。

此次东征,真正的结果应该说是撤回,而非败回,然而,数次成功地击败了高句丽大军,结果却在一座孤城面前被阻挡住了前进的步伐,考虑到两国的综合国力对比,实在不能说是什么光彩的胜利。

对此,不少人认为,长孙无忌故作忠贞之状,以一个军事外行的身份否定了突击平壤的妙计,实乃此次事件的祸首。但我以为不然,当年李世民可以不顾全体官员的齐声反对,坚持自己的决定,现在更没有理由因为长孙无忌一人的阻挠就改变心意。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晚年的李世民也开始趋于保守,力求四平八稳,早已失去了年青时横扫六合的勇气。

人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沉静下来,李世民也不例外。回国的路上,李世民着实想了很多。

他想到了魏征,那个可气又可敬的老头儿,那个敢于和他当庭争辩的倔老头儿。如果他还活在人世,自己还会不会发起这场亲征?

应该不会吧,以他的性格,必定会极力阻止我的。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是今天这个结果了。

可惜!魏征已经先我而去了,可怜他的墓碑,还被我下令推倒砸坏,孤零零地散落在荒草堆中。

当时的我怎么会这么大的火气?

悔不该啊!来人!传朕的旨意,派特使去给魏司空重新树碑,同时替朕好好慰问一下他的家人!

不!我犯下的错我要自己去弥补。传魏司空的家人来行宫见朕,朕要当面安抚他们。

……

一个月后,李世民回到了定州,与太子李治会合后,共同踏上了返回都城长安之路。

第四十六章官场险恶

虽然东征没有能够一举拿下高句丽,但李世民早已将高句丽列入了必须除去的黑名单中,不除不快。哼,以我大唐的雄厚国力,拖也要把你小样拖死!

就算朕有生之年灭不了你,朕还有儿子,儿子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你高句丽就那么巴掌大个地方,终有一天那个半岛上的人们要成为我大唐的子民!

只是,发狠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李世民长期在外辛苦作战,回来之后身上便长了个疮。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病所致,但是古人长疮后,不久便一命呜呼的大有人在。西楚霸王项羽的智囊范增便是如此。

长疮后,李世民一度病情严重,卧床不起。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他的这场病,居然直接导致了一位宰相级官员的死亡。

其实,事情过程很简单,简单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但是正因为如此简单就断送了一位高级官员的性命,才显得有些不可思议,或者说是耐人寻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