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科幻 云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四、郑文光的《战神的后裔》

故事大纲:

这是一个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宇航故事。未来时代,人类已经在火星上移民。但等待着他们的是艰难困苦,而不是鲜花和掌声。小说结尾处,一个宇航员失事,飞入太空,成为火星的&ldo;第三颗卫星&rdo;。由于火星在西方被称为战神(玛尔斯),于是,他的遗体便被称为&ldo;战神的后裔&rdo;,供后人凭吊。

推荐理由:

郑文光以《飞向人马座》而留于中国科幻史册。但以笔者所见,《战神的后裔》是他艺术水平的最高代表。只不过这部小说发表不久,中国科幻便迎来了一次低潮。它的影响力无从开发。身为天文学家和科幻作家里文笔最佳的几个人之一,郑文光这部作品无论科学上还是艺术上都很丰满,值得搬上银幕。

五、叶永烈《腐蚀》

故事大纲:

一颗卫星坠毁于中国西部沙漠,从太空中染上了强烈的腐蚀性细菌。科学家们既要面对自然界的腐蚀,又要面对科学界腐败现象的腐蚀。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中国版的《死城》。但由于它直面了科学界内部的腐败风气,所以拥有超越时代的保留价值。到今天,科学中的利益成份越来越多,《腐蚀》更可以作为某种警世片搬上银幕。当然,今年的社会背景远不同于二十年前。要作一定的改编才行。

六、杨道永《与烈日擦肩而过》

故事大纲:

在一个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各国都停止深空探测的时候,一艘中国飞船冒险出发,试图抢先登陆火星。途中被陨石毁损。宇航员们生存的唯一希望,是降落在一个&ldo;掠日彗星&rdo;上,被它带到地球附近。而这颗彗星的轨道离太阳极近,最近处,竟然从太阳冕中直穿过去……

推荐理由:

尽管环境被设置得如此极端,但原著作者完全处理好了技术细节,使得人类与&ldo;烈日擦肩而过&rdo;变得真实可信。&ldo;神舟号&rdo;载着杨利伟上天后,便有人撰写文章,研究中国科幻搭乘这艘飞船&ldo;升空&rdo;的可能性。笔者也同意这个观点。但那需要一部技术、情节、情感俱佳的作品,而不能是一个应景之作。

七、刘慈欣《地火》

故事大纲:

一个名叫刘欣的矿业专家提出设想,控制煤层在地下燃烧,制成煤气引到地面。使得采煤业导致的死伤降为零。当然,这个技术必须要有大规模实验。而第一次实验是失败的。它几乎烧毁了整整一座城市……

推荐理由:

刘慈欣和王晋康、柳文扬、何宏伟等一样,是深受广大科幻迷喜爱的科幻作家,但同样也是过纯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难以引起非科幻迷的兴趣。《地火》是罕见的例外。这几乎是他最接近&ldo;现实主义&rdo;风格的科幻小说:煤矿事故、下岗工人、老工业区改造,等等。作者工作单位是一家电厂,是采煤业的&ldo;下家&rdo;。所以,他对煤矿的描写可触可及,生动形象。尤其是对&ldo;地火&rdo;(煤层自燃火)的描写,不仅真实,具体,而且有很多视觉元素可以挖掘。以笔者所见,似乎还没有涉及&ldo;地火&rdo;这个题材的科幻电影。另外,虽然情节本身是悲剧,是灾难,但结尾又是光明的。因此在政策上也可以接受。

八、王晋康《生死之约》

故事大纲:

一个基因专家改造了自己的基因,使自己拥有极长的寿命。但他担心这项技术为奸人所用,从不外传。由于他整整一个多世纪都保持青春,所以必须每几十年就更换一次身份,在另一个地方生存下来。一百多年后,他那奇特的身世终于引起了警方的怀疑。……

推荐理由:

这也是王晋康一部能够与社会大众产生交集的小说。长生不老,可能是最古老的梦想之一。王晋康将它与基因科学相结合,成为故事的主线。《生死之约》本身的情节并不大,集中在主人公一个人的命运上。但由于主人公跨越两个世纪,他身边的背景要逐渐从&ldo;现代&rdo;到&ldo;后现代&rdo;。这是这部电影成为巨片的理由。类似影片可以参考《两百岁人》。机器仆人安德鲁为主公家几代人服务,他本身相貌基本不变,而周围的环境越来越超现代。

九、星河《残缺的磁痕》

故事大纲:

每隔百万年左右,地球的南北磁极就要倒转一次。这是地质学上的事实。但在此以前无数次倒转中,并没有智慧的人类生存在天地间。那么,下一次地磁倒转发生后,人类是毫发无损,还是能够毁于灭顶之灾?作者为我们研讨了这个奇异的可能性。

推荐理由:

推荐这部小说的最大理由,就是从未有人把地磁极倒转作为灾难片的题材搬上银幕。它体现了中国科幻作家在题材方面的创新能力。

十、郑军《海与人》

故事大纲:

反感国营科研体制的海洋科学家甄涛辞职下海,慢慢成为投资巨头。他用巨款打造了&ldo;郑和一号&rdo;。以领先世界的技术开始深海资源开发。他的对手是深海中存在了亿万年的不明生物。体积巨大到可以击毁核潜艇。另一个对手是国际上的极端生态主义者。他们认为,现在应该制止中国人为了开发资源而破坏环境了。影片最后,自然界和人类的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向企业家展开了挑战……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人类深海科研的史诗。片中涉及的矛盾:市场经济与生态保护,在中国本身已经逐渐激化,而尚未有影视界的人士关注这个并不太遥远的问题。小说中那艘比泰坦尼克号还长一百米的世界第一海洋考察船,以及如梦似幻的深海景色,算是给中国电影人的一个挑战。也是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一个舞台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