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曾国藩的升迁之道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临街的墙面也都要刷上新洋灰,不临街的民房也要抹上新泥巴,证明万象更新。

诸如大菜馆、大酒楼、大戏园子,更要张灯结彩。连欢乐场外面挂的大红灯笼,也要到官府指定的地方买崭新的挂上。顺天府这时讲的话是:十天再造一个大京城!

顺天府这样一闹,虽然百姓叫苦不迭,尽管京师仍然还是以前的京师,但气象的确焕发了一种活力。

办完了这些,官府又挨着店面逼人捐资,说要统一购买黄沙,京城大小街道都要抢在这几天铺上新沙子。皇太后的吉日,谁敢道个不字!

长沙会馆也被官府硬捐去一百两银子。

曾国藩住的湖南会馆仗着里面住着几位翰林,名誉理事又是当朝的三品大员太常寺卿唐鉴,这一百两银子的捐款便想赖掉。‐‐哪知道顶了三天,会馆管事的便被顺天府首县的捕快拿了去;一百两的捐资不仅分文未少,赎人又花了七百两。

管事的放出来后,越想越有气,便去找唐鉴大人,希望唐大人能出面为自己也为湖南人讨个公道。哪知到了唐府,不仅公道话没有讨出一句,到最后,竟然让唐鉴连湖南会馆的名誉理事也给辞了。

唐鉴的理由是:&ldo;唐某位高权重,不宜再做什么理事,虚名害人、害己、害同乡。&rdo;

任管事百般苦劝,唐鉴只是摇头,再不肯答应。

唐鉴的苦衷只跟曾国藩一人说过。

一次,曾国藩到唐府向唐鉴请教圣人思过的功夫,唐鉴讲出这样一番话:&ldo;圣人思过重在慎独,慎独的功夫重在独字上。独而不慎,无以思过。大清乃太祖马背上打下的江山,重武而轻德。惟当今圣上,重德而轻武,偏偏又天灾人祸不断,权臣则阳奉而阴违。德臣难施展,权臣又当道,为今之计,退而求其安,方不致丧节丧德,也能保全名声。老夫久历京师,官至九卿,场面经过无数。大清国是满人的天下,我汉人决难伸腰,行事办差,惟满人马首是瞻,老夫穷居高位也仅是混口饭而已。老夫不擅从政,却好育人,趁现在圣上不厌,老夫不久就要辞官南归了。涤生啊,你还年轻,听老夫一句话,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无论居何位置,都要激流勇退,这是老夫心腹之言。你的秉性,你的为人,和时下的官场如何能融啊!水至清则无鱼,官至清则遭忌啊!&rdo;

这就是官至九卿、满腹经纶、学仪天下的唐镜海所说的一番话。

曾国藩知道,唐镜海这官做得比较委屈自己,在官场激流勇退当是迟早的事。与唐大人交厚的太仆寺少卿倭仁、刑部郎中何桂珍、都察院都察御史吴廷栋等几位,哪个不是满腹的学问!‐‐但在官场,除倭仁籍隶蒙古沾点皇亲无人敢小瞧外,几乎个个噤若寒蝉!

第7节道光帝焉能不苍老

曾国藩想一阵,悲一阵,气一阵。看样子,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什么要做官就做个廉官,要做人就做个君子,全是些不着边际的想法!仅仅因为拒绝参加宴席,实缺都给你弄掉!现在连吃饭用度都要向家里人要钱,还扯什么廉官、君子,边际都不着啊!

大典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第一批进京的是京城左右省份的督、抚及住在奉天府的王爷、亲贵们,随后到的是偏远省份督、抚的专差和驻藏将军延龄的八百里专折。

道光帝一见延龄的专折先吃一惊:西藏敢则又有骚乱了不成?‐‐赶紧打开,却原来是延龄为参加大典又怕皇上怪罪、而于赴京途中拜发的问安折子。并且言明:&ldo;奴才离藏已四十余日,正在日夜兼程赶往京城。皇太后的七十大寿,奴才不伺候在身边哪行!‐‐祖宗的在天之灵,不剐了奴才才怪!&rdo;

道光帝一见这折子,当时就把脸气成煞白。

边疆事繁,非内地可比,擅离职守,如何得了!

他提笔在延龄的折子上批了&ldo;糊涂&rdo;两字,又立时传谕军机处拟旨,着八百里快骑传递,半刻不得延误!

旨曰:今岁大典,朕已晓谕各处,偏远省份督、抚大臣、将军,均不准离任赴京。延龄身为驻藏将军,干系甚大,竟敢擅离本任赴京,糊涂之极!姑念该大臣驻藏日久,几次平叛均还得力,只将该大臣降二级处分仍回本任。接旨日起,作速返藏,不得延误。如因该大臣离任而西藏出现不测,惟该大臣是问!钦此。

圣旨发出去的第二天,蒙古王爷、西藏四名噶伦所派的专使及朝鲜王府的特使,也一并进了京;英吉利与美利坚等夷邦虽也派了使节乘了船来,道光帝却没有接见,礼物自然也没有收。道光帝这么做,据说是穆彰阿和耆英的一番苦劝起了作用。

穆彰阿诚恳地说:&ldo;夷人都长着黄毛蓝眼钩钩鼻,吓着皇太后可不是玩的!‐‐七十岁的人,哪能经得起吓呀!望皇上三思!&rdo;

耆英指天画地地讲:&ldo;我天朝圣国乃礼仪之邦。夷人的两条大长腿生下来就不能弯曲,到了贺寿的时候,百官都跪请皇上、皇太后的安,他们却站着,这成何体统!传出去,有损国威呀!&rdo;

大典的日子终于到了。

天还没有亮,顺天府的亲兵们便在京师的各条道路上设了哨,京官们这一天也都起得特别早。

曾国藩虽是候补检讨,也早早地来到翰林院候着。这毕竟是难得一见的大场面,谁都不想错过。错过了,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