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作家张恨水简介 > 第27章(第2页)

第27章(第2页)

满天细雨湿尘埃,警报无声店铺开;

车子飞驰三十里,夫人烫发入城来。

所谓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因而不胫而走,直到前几年,我仍在美国的中文报纸上,看见有人撰文谈

论这首诗。父亲用诗句吟诵社会相,众生相也是入木三分,令人唏嘘太息:

邻家杂诗(六首)

老吏西来发半稀,艰难蜀道欲忘归。

设摊白日西风里,又向街头卖旧衣。

屋糙垂垂怯朔风,斋窗病卧一哀翁。

弥留客里无多语,埋我青山墓向东。

蜀语珠圆可入林,妇孺半是改乡音。

灯前一语巴山雨,直欲家园梦里寻。

细雨柴扉久不开,荒村犬吠梦初回。

一星灯火疏林下,有客城中负米来。

黄昏人语隔村喧,野祭数家效故园。

一帛纸钱一壶酒,白杨树下作中元。

家书来报是丰年,升米依然值串钱。

博得老妪望明月,羡他犹向故乡圆。

好个&ldo;羡他犹向故乡圆&rdo;,父亲通过乡居所见,把流离失所的难民,对故土的思念,作了绘声绘色的

描摹,月仍能照故园,而人却只有梦中寻,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让人心酸,又令人不忍卒

读。

《最后关头》虽然受到了广大读者赞许和欢迎,但它却是艰难坎坷地走了3年,真个是行一步一步难

,举步维艰!终于《最后关头》守不住了,这并非来自外敌,而是来自内部的&ldo;新闻检查&rdo;。在&ldo;奉命弃

守&rdo;之后,父亲并没有屈服,明说不行,我就暗说,正面揭露不可,则采取旁敲侧击,他坚持认为&ldo;那些

间接有助于胜利的问题,那些直接间接有害于抗战的表现,我们都应当说出来。&rdo;所谓&ldo;戏法人人会变,

各有巧妙不同&rdo;,父亲在1941年10月9日《最后关头》弃守之后,立即办了一个类似聊天的专栏,《上下

古今谈》。这一谈,又轰动了重庆,成为家喻户晓,街谈巷议的话题。《上下古今谈》于同年12月1日与

读者见面,即日刊出《开场白》一文,以后每日一篇杂文,大约持续三年半之久,累计发表

杂文1000多篇,百万字以上,父亲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上下古今,纵横捭阖,以古喻

今,巧妙地讽喻了当局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父亲的杂文与众不同的是短小精悍,读起来如对故友促膝密

谈,既亲切,又趣味盎然。文章多因事而发,读者自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而当事人明知所指,又不能对号

入座,徒唤奈何而已!

第51节:巅峰之作《巴山夜雨》(1)

巅峰之作《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是父亲病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而且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此书完成后,他就突患脑溢血,一病3年,恢复写作后,身体状况及记忆力都大不如前,因而能标志他创作水平的最后一部书,就是《巴山夜雨》。说它重要,还不仅如此,因它是父亲有意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是他刻意对自己进行一次新的挑战。从书的内容、形式、文风,都和父亲所有的作品不同,可以说章回小说在这部书里,完全是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样一部重要的探索力作,最后的重要巅峰之作,却被许多读者和研究者忽略了,当然这和他生前没有来得及出单行本有关。台湾学者赵孝萱女士却对《巴山夜雨》,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说此书是&ldo;张恨水的最重要代表作,是他一生作品最高巅峰&rdo;。1早在1945年5月16日,重庆《新民报》在庆祝父亲50寿辰的专刊中,于第三版发表了一则消息:张氏宏愿恨水先生谈,彼将集中精力,在此五年中,写一分量较重之长篇巨著。其题材已选定,闻背景即张氏所居之南温泉,将以其自身之生活为经,而以此一小社会之种种动态为纬。

不用说,读者看了这则消息,就知道父亲所指的&ldo;宏愿&rdo;,就是创作酝酿已久的《巴山夜雨》了。《巴山夜雨》书名,借自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ldo;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rdo;它的寓意,自然是描述国难之际,流浪川东的异乡人,渴求和平,企盼归期的苦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