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山,向远处看去,是一眼也望不到边的浅丘平地。
大理国的士兵,大理国的老百姓高兴了,这就是自己今后的家。比原来的地方,理想多了。
下了山,到处还是树木,森林。
大理的队伍就在山脚下宿营。
第二天早上,就出发。前面的军队走出去不到十几里,就碰到了埋伏,一阵齐头箭一射,就死伤几百人。后面的人想往前赶,前面的路太窄,部队根本前不去。两面的山坡又太陡,又冲不上去。部队只得退了回来。
高丞相气得不得了,只得从两面山后派军队上去。等两面的军队上去后,埋伏的军队已经不知去向了。
高丞相只得派老百姓掩埋了那些死去的士兵。
大理军队挨了一次伏击。高丞相小心起来。自己也跟到前面的部队后面,好及时地指挥部队。又走了一天,到了一条河,这条河说宽不宽,说窄不窄。
高丞相站在高处去看,见对面的山后面,隐隐约约地有人探头观看的样子。知道敌人要搞半渡而击。河对岸还有十几条船。
高丞相就派两个大象托着十几个大理的船工过河,把船划了过来。敌人的目的,就是有意提供木船过河。好搞半渡而击。高丞相就叫渡河暂时不要渡。马上派出部队会水的战士,向上游十里,找容易渡河的地方浮过河。毕竟是南方人,会浮水的人很多,派了五千人。从树林里悄悄地向上游,找拐弯的地方过河。过了河,找地方埋伏起来。下游就派将近约两百匹大象,每头象可以渡十人,一次可以渡两千人。下游派了一万人,也从树林到下游十几里也找拐弯的地方渡河。正面,又搞了十来条筏子,估计上下游都已经达到目标位置后,中间,也开始渡河,一次也可以渡五六百人。
既然想搞半渡而击,河对面绝对不会几百人就开始攻击。至少也要过了几千人才会攻击。
过河大约一个小时可以过三趟,过了大约一个半时辰,河对岸有五千大理的士兵了。过了河的士兵在岸上形成了一个弧形阵势。
突然一声鼓响四下里出现了大量的军队。大理的军队,使用的是大宋的神臂弓,对面的敌人是使用的普通弓箭。对面的当然是使用的万箭齐发的战术。大理使用的是三箭轮流射箭法。
大理军队射箭后,包围的军队也一齐射箭。可惜射不到。大理的箭不密,可惜是箭箭伤人。连续不断的箭向包围的部队射去。河这边,一见被包围,马上点起了一大堆的浓烟。上升的浓烟就是命令,上下游的军队都向包围的军队反包围过去。
见捡不到便宜,包围的部队举着盾牌冲锋了,冲到一定距离,架上盾牌,向大理军队射击,这时双方都有伤亡了。包围的军队冲锋的人就更多了。眼看大理的过河军队危险起来。
正在这时上下进攻的战鼓响起来。包围的军队才发现,已经被反包围了。包围大理的军队阵脚乱起来。渡河的部队又加快过了一千多人。包围的部队,发现还没有完全合围,就开始逃跑起来。三面就加紧了进攻,战场的胜败已经定了。大理军队占了上风。
逃跑的军队,遇到了大象的追击。投降,只有投降。三万的部落军队,彻底地被消灭了。
正文第一百零五章段誉杀相
打了接连两次仗,大理国的高丞相还不知道敌人是谁?就亲自到俘虏里面去审问。
问了好几个俘虏,才知道是本地的部落联军。
原来,大理国的十万大军,一出大理国的国界,就被在深山老林打猎的部落知道了。苦于自己没有实力与大理国的大军战斗。就到山外告诉了其他部落。这里的部落,已经建立了部落联盟。各部落马上汇集军队。总的来说,部落本身人就不多,再快也需要时间。三万还是联盟最多的人数。部落的兵力聚集也不简单。
大理的队伍慢吞吞地前进,首先有一个部落,利用靠近大理来的道路,先就给大理军队来一个埋伏。消灭了大理的军队几百人。
接着,就商量了一个半渡而击的办法,准备集中兵力,逐渐消灭敌人,迫使大理最后撤兵。
如果不是被大理国的丞相看穿了半渡而击的计策。大理可能逐步被消耗也是可能的。
聚集了几十个部落才聚集三万人,可见这里地广人稀。聚而歼之,是大理十分理想的结果。高丞相知道周围已经没有大的力量与大理军队抗衡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部落首领。部落的首领,有千百年来继承的。他们在各部落享有天然的威望。他知道,自己家就是继承的。如果不靠继承,自己是爬不上丞相的宝座的。为了清除大理统治的后患,一定要从肉体消灭各部落的首领。
高丞相就命令部队把俘虏按部落分开。再从部落里把部落的首领和他们家族的人清出来。几十个部落,清理出来几百个部落首领和他们的儿子侄子。又派人在森林分别挖了几十个坑。晚上,把他们押出去,咔嚓了。埋了。把坟地平了。丢上杂草树叶。即使走到这里,也不容易看到痕迹。
其余的俘虏,一万多人,有伤的养伤。没有伤的,就分到各部队里去。
打了这一个大胜仗,就奠定了新大理国的地位了。
走不了多久,就到了一个首领的驻地。据说,原来这个首领的官府,是周围最漂亮的了。高丞相就决定在这里暂时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