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庄子 战国 > 第97章(第1页)

第97章(第1页)

魏惠王大怒:&ldo;孟轲身为孔子之徒,为何如此反复无常?先是批评寡人只图有利,不行仁政,结果事到临头,为了让寡人供养他这种君子,竟又反对减税!&rdo;

于是打消减税之念,不再理睬孟轲。

庄子五十岁,子华子死于魏国,魏牟(中山王妃江姬之子,庄子再传弟子)生于中山。

庄咸二十岁,也师从蔺陶匠,学习制陶。

庄子带着蔺且,同往商丘,回访惠施。

惠施大悦:&ldo;上次与先生谈论有用、无用,大用、小用,令我受益非浅。虽然如今老、孔、墨之道分道扬镳,其实老聃原是孔子之师,墨子原是孔子之徒,三者之间不妨求同存异。&rdo;

庄子问:&ldo;先生学墨子之道,对老聃之道、孔子之道是否了解?&rdo;

惠施说:&ldo;老聃主张无为,孔子主张有为。&rdo;

庄子问:&ldo;先生是否知道,孔子六十岁以后,思想发生变化,对其初时所是,最终非之,对其初时所非,最终是之?&rdo;

惠施说:&ldo;因为孔子勤勉励志,服从真知。&rdo;

庄子问:&ldo;你是否明白具体过程和具体原因?&rdo;

惠施说:&ldo;愿闻其详。&rdo;

庄子说:&ldo;孔子早年,曾往周都洛阳,向东周史官老聃问礼,老聃告诉孔子:&lso;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rso;孔子执迷不悟,仍然只教弟子《诗》、《书》、《礼》、《乐》,不讲无法读懂的《周易》。孔子五十四岁离鲁,六十八岁归鲁,周游列国十四年,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孔子在宋国得到《归藏》,始知《周易》难以读懂的原因是违背了《归藏》。二是孔子在陈国出仕两年,又向辞官归陈的老聃问道,老聃告诉孔子:&lso;至阴肃肃出乎天,至阳赫赫发乎地。&rso;孔子终于领悟天地之道,进而领悟君臣之道。&rdo;

惠施大惊:&ldo;天下都说天属阳,地属阴,为何老聃却说&lso;至阴肃肃出乎天,至阳赫赫发乎地&rso;?&rdo;

庄子笑了:&ldo;天属阳,地属阴,乃是否卦之象,大凶。天属阴,地属阳,才是泰卦之象,大吉。孔子闻道于老聃,始悟伏羲所画负阴抱阳的泰卦,亦即天柔地刚、君柔臣刚的泰道,才是天地之道、君臣之道。伏羲所画戴阳履阴的否卦,亦即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的否术,违背天地之道、君臣之道。孔子始知早年主张天尊地卑、君尊臣卑,实为否术。孔子死前所言&lso;五十知天命&rso;,是说五十四岁周游列国以后,闻道老聃而领悟天道,于是思想发生变化,对其初时所是,最终非之,对其初时所非,最终是之。孔子晚年又说&lso;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rso;,乃是承认早年孔学确有大过,&lso;大过&rso;乃是六十四卦之一。早年孔学的大过,就是不知天柔地刚、君柔臣刚的泰道,鼓吹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的否术。孔子死前所言&lso;六十而耳顺&rso;,是说六十八岁归鲁以前,又接受了老聃、接舆、长沮、桀溺、晨门等人对其早年主张的批评。晚年孔学,独传随其周游列国的颜回。然而孔子六十八岁归鲁,次年颜回即死,孔子哀叹&lso;天丧我&rso;,两年后含恨而死。所以如今孔子之徒鼓吹的天尊地卑、君尊臣卑,实为晚年孔子早已否定的早年孔学。&rdo;

惠施说:&ldo;孔子晚年治易,撰写《易传》。我读过《易传》,与早年孔学似乎并无不同。&rdo;

庄子说:&ldo;《易传》多有&lso;子曰&rso;,与《论语》相同,怎么可能是孔子所撰?《易传》实为子夏之徒所撰。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未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归鲁以后才入孔门。孔子归鲁三年即死,子夏未能深入孔学堂奥。颜回一死,晚年孔学即失传人。因此子夏之徒所撰《易传》,坚执早年孔学,继续鼓吹晚年孔子早已否定的天尊地卑、君尊臣卑。&rdo;

惠施大受启发:&ldo;如此看来,孔子死后,墨子离宋赴鲁学儒,然后返宋创立墨家,反对儒家所有主张,并非反对颜回死后失传的晚年孔学,而是反对子夏、曾参之徒鼓吹的早年孔学。&rdo;

庄子说:&ldo;正是如此。孔子晚年领悟泰道,颜回死后失传。孔子死前警告子夏:&lso;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rso;可惜警告无效。如今子夏之徒遍布天下,都是鼓吹否术的小人儒。墨子学儒以后,不满小人儒鼓吹否术,于是推崇泰道,公开叛儒,反对子夏之徒鼓吹的早年孔学。大致而言,老聃之道主张君主师天而尚柔,墨子之道主张臣民师地而尚刚,各重泰道一义。&rdo;

惠施说:&ldo;经你一说,我不仅对老聃之道、孔子之道理解更深,也对自幼所学的墨子之道理解更深。&rdo;

二人相视而笑,惺惺相惜。

五一 伐齐大败魏惠愤死,不知鱼乐惠施返魏前319年,岁在壬寅。庄周五十一岁。宋康王十九年。

周慎靓王二年。秦惠王更元六年。楚怀王十年。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卒)。韩宣王十四年。赵武灵王七年。齐威王三十九年(卒)=齐宣王元年。燕王哙二年。鲁平公四年。卫孝襄侯十六年。越王无疆二十四年。中山先王九年。

秦惠王三十八岁,倚仗四位重臣。

魏人张仪六十二岁,担任相国。庶弟樗里疾三十三岁,担任大将。将相不和,明争暗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