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的董卓就是温水里面的青蛙。
跳不出来了。
李儒眯眼看了贾诩一眼,然后轻轻摇头:“若是文和先生愿意为主公再献一计,哪怕是能够保全主公姓名也可。
儒在冀州,必然为你铺好道路。”
李儒态度诚恳,没有半分以身份压人的意思。
然贾诩依旧摇头:“并非诩不愿献计,而是李大人尚且无法左右主公的意愿。
诩,又能如何?”
为人谋臣,最无力的是自己有万无一失的良策,主公却不纳用。
为人将者,最无力的是将士有死战之志,主公却率先投降。
能臣得遇良主,才能绽放其光华。
如今的董卓,明显不是良主。
“文和只管献计,若是相国不纳,亦是命也!”
李儒长叹一声,今日董卓突然雄风大震,他隐约间看到了曾经的董仲颖。
如今。。。
罢了。
李儒心如死灰,却又因今日董卓一番话心痛涕零。
贾诩最终还是答应了李儒的请求。
但也再三声明,只献一计,无论董卓录用与否,他都会离开长安城。
贾诩走后。
李儒收拾行囊,带上了家眷。
值得一提,李儒之妻乃是董卓之女,由此牵绊,或许才是董卓给李儒留下后路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李儒对董卓的感激。
遥想当年。。。他李儒也不过是一个穷酸书生,被李傕引荐洛阳,却不得录用。
是董卓,嫁女于他。
“儒,愿为相国效死。”
李儒离开了长安城,朝着城内的方向三跪九叩。
“夫君,此去何往?”
董氏掀开车帘,目光落在李儒身上。
“冀州,岳父大人命吾前往冀州,或要久待,所以命吾带上夫人同往。”
李儒至今没有子嗣,也没有纳妾。
故而他们一行也就十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