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少年郎啥意思 > 第91章(第1页)

第91章(第1页)

嘉靖皇帝从南郊天地坛祭天归来,众臣仍然没有当值,内阁空无一人。

作为皇帝,连臣子就调遣不动,这怎么能行啊!嘉靖皇帝甚感事态的严重性,可这时却又无能为力。

对于杨廷和这个人,史书上大多为正面评价,但从他带头罢值,带动手下不上班,致使朝庭无人当值这一件事上来说,就不能说是一位好首辅,怎能为一已之私而以国家政事而不顾呢?何况皇帝还只是一位16岁不满的少年啊。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要掉脑袋的,硬是让朝庭瘫痪了啊,这不等同于柔性政变吗?严重不严重?只怪皇帝岁数太小,不然也会学他的老祖宗朱元璋找人罗织阴谋政变的罪名,像斩宰相胡惟庸一样将杨廷和问斩的!你是有功劳,是为国家出了不少力,可也不能因此而为所欲为啊!说他不是好首辅,甚至连好人也算不上,为什么你就不能被人参奏?你连皇帝就敢指手划脚,别人批评你就不能接受不了?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的气量也太小了吧。

正文81.来了援军

更新时间:2010-8-157:09:15本章字数:2253

81.来了援军

朝廷岂能关门大吉?这么大一个国家机器,停止运转怎么能行?让步吧,嘉靖皇帝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都察院御史郑衮也趁机上疏说:&ldo;陛下自登基开始,杨首辅就有拨乱反正之功,足称救时宰相。史道责其为元恶,那是太过了!他弹劾首辅不要紧,还导致朝中大臣均不得安宁,纷纷乞休罢值,把朝庭弄得乱七八糟的了!诸事均因起于史道,以微臣之见,当对其诛之啊!另,请陛下下诏吏部,吏部宣谕旨令杨大人等及赴内阁入值视事。岂能只顾洁已之名,而忘委身之任啊!&rdo;

且先暂不说史道是否是忠良,但在这件事上,他并没有错,可却将大臣罢值等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这不是强行安罪,陷害忠良是什么啊?

嘉靖皇帝万般无奈,为了顾全大局,只好丢卒保车,将史道制罪下狱。

众臣见处置了史道,他们这才陆续入值,内阁危机方得于解除。

这次危机也给嘉靖皇帝敲了一次警钟,也让他有了警觉,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他想到了培植自己的势力。首先,锦衣卫也被自己的心腹所掌握,锦衣卫是无条件的效忠自己。其次,他对宫里内官进行了整顿,让所有的太监都成为自己忠实的奴才,他对迎驾有功的谷大用、韦彬等太监革职至今还后悔不已。此外,嘉靖皇帝还想去收买大臣,瓦解对方的势力。早些时,嘉靖皇帝曾安排太监买通过礼部尚书毛澄,可他是一个死心塌地的护礼派,说不愿将祖宗之大礼毁在自己手中。这毛澄不久染疾辞仕,回乡途中病故。后来只买通了一个都察院的御史,叫曹嘉,可这人胆小,不敢公开站出来说话,怕得罪了杨廷和等人,他怕走王瓒的老路,被随便安一个罪名将降至京外任职。

那位被杨廷和贬到南京去做主事的张璁,官至六品,本想和早些时贬至南京的王瓒结成议礼势力的,没有想到王瓒因母亲朱太夫人病逝,奉旨归永嘉县永强奔丧去了,离开了南京。

张璁一直想寻找志同道合者,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南京刑部主事桂萼自已主动找上门来。

桂萼,字子实,号见山,余江县锦江镇人。正德六年中辛未科进士。历任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所经各任都能端正风俗,抑制豪强,政绩颇著。嘉靖二年升至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他身在闲曹,却非常关心国事和政局的变化。当他通过乃兄翰林修撰桂华获知朝中关于大礼议之争,即赞成张璁的主张。不久张璁被杨廷和党排挤到南京,桂萼与张璁在仕途上都多次受到挫折,同病相怜,于是便拜访了张璁,两人一拍即合,成了知已。

嘉靖二年十一月,张璁和桂萼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联络起朝堂以外的部分大臣的支持,抛出话来,要再议大礼,要皇上坚持只做皇帝不做人子的立场。

张璁的朋友桂萼这时冲到了第一线,他上疏道:

&ldo;臣闻帝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未闻废父子之伦,而能事天地、主百神者也。今礼官失考典章,遏绝陛下纯孝之心,纳陛下于与为人后之非,而灭武宗之统,夺献帝之宗,且使兴国太后压于慈寿太后,礼莫之尽,三纲顿废,非常之变也。乃自张璁、霍韬献议,论者指为干进,逆箝人口,致达礼者不敢驳议。切念陛下侍兴国太后,慨兴献帝弗祀,已三年矣,拊心出涕,不知其几。愿速发明诏,称孝宗曰皇伯考,兴献帝皇考,别立庙大内,正兴国太后之礼,定称圣母,庶协事天事地之道。至朝臣所执不过宋《濮议》耳。按宋范纯仁告英宗曰&lso;陛下昨受仁宗诏,亲许:为之子,至于封爵,悉用皇子故事,与入继之主不同&rso;,则宋臣之论,亦自有别。今陛下奉祖训入继大统,未尝受孝宗诏为之子也,则陛下非为人后,而为入继之主也明甚。考兴献帝,母兴国太后,又何疑。臣闻非天子不议礼,天下有道,礼乐自天子出。臣久欲以请,乃者复得席书、方献夫二疏。伏望奋然裁断,将臣与二臣疏并付礼官,令臣等面质&rdo;。

此奏章未发给众大臣讨论,但消息却传到了内阁大臣们的耳朵里。

杨廷和只能暗暗叫苦也。他心里是明白的,本来自己就是强词夺理,理站不住脚,两年前就没有说过人家,现在自然还是说不过的。老首辅心灰意冷,一张奏折递上去,告老还乡吧。这不知是杨廷和第几次递奏章辞官,已经是他玩的老把戏了。可到真要递奏章时,开始犹豫起来,事情一拖就拖了两个多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