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中国科幻之城 > 第1章(第1页)

第1章(第1页)

[科幻探险]《中国科幻之路》作者:郑军【完结】

内容简介

透过科学的眼睛,我们愈来愈领略到:真实的世界并非有如人类童年所见的秩序井然的小小园圃,而是一个雄伟奥妙得使人惊讶的宇宙……如果我们的艺术不去探讨人类朝向这一宇宙进发时所引致的各种崭新的处境与反思,也不去反映这些反思带来的希望与恐惧,那末,这种艺术只是一种虚假的风花雪月,是一种死的艺术……但人类不能没有艺术。因此,在一个科学的时代,他创造了科学幻想小说。

《中国科幻之路》

‐‐科幻艺术的创作与推广

总目录

前言

历史篇

第一章: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第二章:中国科幻小说简史

第三章:科幻电影发展简史(上)

第四章:科幻电影发展简史(下)

第五章:其它类型科幻艺术

创作篇

第六章:科幻艺术的本质

第七章:科幻小说的分类

第八章:科幻艺术的价值

第九章:科幻创作中的问题(上)

第十章:科幻创作中的问题(中)

第十一章:科幻创作中的问题(下)

推广篇

第十二章:科幻市场的整体概貌

第十三章:非市场性的推广方式

第十四章:中国科幻的职业化建设

前言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这部书不能算是一件科学研究的成果,而是一件&ldo;技术产品&rdo;。至多只是&ldo;应用科学&rdo;,而非基础理论,尽管其中有不少关于概念、规律的定义性文字。科学成果只有正误之分,一个科学结论不可能是非参半。所以要取得一件科学成果,十年也是它,二十年也是它,直到弄得真真切切才算成功。技术成果则不然。推出一件技术成果,并非要求它尽善尽美,而是要求它领先于同时代的其它同类技术成果,能够为使用者带来最大的工作效率。将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具体实践领域内要求的提高,人们再用新的成果代替地旧的。英特尔并非只卖过奔腾,微软也并非只卖过视窗。他们的成功,只是在某个时间内,及时推出当时缺陷最少,效率最高,用起来最顺手的技术成果罢了。

之所以作这样的注解,只是为了说明,本书是为了满足一种社会需求而创作的。这就是对科幻艺术进行整体性了解的需求。科幻迷有这样的需求,以便提高对科幻艺术作品的鉴赏力;科幻作者有这样的需求,以便能站在更高的高度进行创作;文艺界与科学界有这种需求,以便从科幻艺术中得到某些助力或借鉴;出版界、影视界有这样的需求,以便开发科幻艺术这个如今时代已经很难寻觅的&ldo;卖方市场&rdo;。学术界也将有这样的需求,因为科幻艺术这个小小的社会局部领域聚集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诸方面的潜在课题。

所以,尽管本书的内容很不完整,且由于资料有限,不少地方还有待纠正,但我仍然按原计划,每年修改一个新版,让它不断以新貌与大家见面。只是已经不可能象98版前言里设想的那样,推出正式版本。而因为篇幅急剧扩大,就象去年那样由热心的科幻迷朋友捐助印刷成册也已没有可能。好在一年里中国因特网的使用人数扩大了三倍,使用电脑的人数迅速扩大,所以我就把这一版用电子版的形式献给科幻迷吧。

本书的第一稿完成于九七年。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在九七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上提供一个关于科幻理论的综合版本。我出身教师职业,进入科幻圈后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科幻界里没有一份系统的理论读本。在这之前,就科幻创作理论而言,曾有过有一部公开的出版物:由黄伊先生主编的《论科学幻想小说》。该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还有过一部内部资料形式的集子,由吴岩先生主编,名为《科幻小说教学研究资料》。至今这两部书仍是科幻界专业人士的必备读物。但这两部书都是文章汇编,更适合圈内人士作参考资料,而不适合外界人士和普通科幻迷系统了解科幻艺术。

不过当时我刚刚接触科幻艺术,手头资料匮乏到接近于零,第一版的质量可想而知。那一版是我趴在书店的柜台上,在没有顾客的间歇中写完的。名叫《科幻艺术的创作与推广》。多亏姚海君先生花了很大精力在大会前将其突击印刷成册,使之能在北京与大家见面。这个版本大概印刷了两百多册,散发在与会的一些科幻作者和科幻迷之中。结果证明,它对于我的作用远大于它对别人的作用,因为这一版帮助我与不少科幻界人士建立了联系。我一直记得由姚海君转达的某位(不是故意虚指,我一直不知道具体是谁)科幻界前辈的评语:这个小册子有系统,但引用的资料没有代表性。这是对本书九七版最准确的评价。

九八年,由于进入《科幻世界》杂志社工作,接触的资料和相关的社会联系一下子丰富起来。作为拟议中科幻创作培训班的教材,我又改写了一版。名称如前。加入了一些科幻圈内各方面专家的文章。因为以入门早晚来论,九六年才接触科幻艺术的我是绝对的晚辈,许多史料和细节都不知晓。我所作的,只是初步建立起一个容易让刚刚接触科幻的人入门的体系,然后用这个体系容纳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一版由天津飞腾科幻创作小组的负责人霍栋先生自掏腰包印刷了一百五十册。散发在各地的科幻作者和科幻迷当中。这一版中的一些观点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尤其是&ldo;四大门类&rdo;的分类法。一年多后我看到一位从不认识的江苏作者在投稿前给编辑的信,上面还注明,他写的是一篇&ldo;科普式科幻小说&rdo;。他还不知道,到目前为止,这个分类法还只是我的私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