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弹!
霰弹!
随着命令,弹药手们紧张的传递着弹药。
虽然敌人发动了猛攻,但炮兵们依旧掌握着射击的节奏。
“轰!”
又一发炮弹飞出炮膛,瞬间就没了踪影。
炮长的拇指才压在火门上,潮湿的炮刷已经从炮口伸进去。
“呲!”
才接触炙热的炮壁,水分立刻变成了蒸汽。随着木杆的运动,从炮口中飘溢出去。
残渣很快被清除干净,炮长大吼道:
“霰弹!”
阵地上已是硝烟弥漫,炮兵们即看不清远处的景象,也不知道战果如何。他们只能根据竹筒扩音器的指示,上下摆弄着炮口。
“距离三百米,全速射击,注意炮管温度!”
沈烨制造的铜炮,并没有任何的改动,依旧是一根光滑的铜管子。
本来他想装一些加强箍,兼做散热片。但增加几十斤的重量,去换取哪一点点散热效果,实在不划算到了极点。
而炮兵们也根据他的经验,琢磨出了一些降温法子。比如控制射击频率,距离五百米以上,使用实心弹,射速为一分钟两发。接近到三百八十米时,使用霰弹,射速为一分钟四发!
这样的射速,固然能取得重大的杀伤,但也要密切注意温度,否则就要出大事故。
“射击诸元不变,装填!”
火炮的装填十分方便。
药包、炮头已经固定在一起,只要塞进炮膛,用铁签穿孔,再插入引线就完成了射击准备。
“放!”
“轰!”
又是一声爆鸣,火炮猛地退到身后的斜坡上,等巨大的后坐力消耗干净,它才会退回到跑位上,这时只要稍稍调整就能再次射击。
这个时候,一面红白相间的旗帜不停的挥动着。
“距离二百米,降低射击频率,一分钟两发,注意炮管温度!”
为了保护听力,炮兵配发了软木做的静音耳机,传令也就改成各式各样的旗帜。颜色极为鲜亮,很容易观察到。
“轰!”
又是一排霰弹。
它那圆筒形的弹头一旦落地,里面的钢球就会穿透薄薄的弹壳,横扫面前的一切。那恐怖的效果,不但刺激着阻布人,也刺激着埔山军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