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风雨张居正第十二集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但局势千变万化,他们当年香山盟誓的友情又能再维持多久呢?

在高拱遇到麻烦的时候,张居正又会如何对待高拱呢?

请看下集:《宰相打架事件》。

第九讲宰相打架事件

斗殴

张居正在高拱的支持下,借三娘子事件,说服了俺答,稳固了西北边防,为他即将开展的万历新政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

在这个三娘子事件里,张居正出谋划策,高拱鼎力支持,虽然面对朝廷上下众多的反对声浪,但两人还是把这事儿给做成了。可以看出来,他们俩在内阁中的关系,可谓同气连声,那是非常不一般的。

不仅从国家大事上,可以看出二人的通力合作,从一些小事上也可以看出来。

隆庆五年的冬天,在内阁中发生过一起说起来不算大,但又可以说是很惊人的小事。

这一天,说按照规矩,是个&ldo;会揖&rdo;的日子。

那什么叫&ldo;会揖&rdo;呢?

原来啊,明代的官僚制度里,特别重视监察系统的作用。内阁成员作为实际上的宰相,主管国家行政系统;而都察院作为最高监察机构,主管各科给事中,也就是那些言官们。

给事中的官职虽然不高,一般也就是七品,但他们不仅可以风闻言事,也就是听到点风声,也不搞调研就可以议论朝政;另外,还可以越级言事,就是不管你是内阁首辅还是各部尚书,哪怕当朝一品、二品大员,他都可以直接弹劾你。

所以我们看明代的历史,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之间的内耗,你拉一帮,我弄一派,彼此之间互不服气,大家吵个不停,也斗个不停,国家就在这种吵闹与争斗中消耗掉了。所以我读明史,经常认为这种过分的言官制度甚至比宦官的危害还要大。

因为言官的地位这么重要,所以明代规定,每逢初一、十五,给事中们都要到内阁跟大学士们见个面。因为给事中们一般比较年轻,所以会见的时候,他们往往要跟那些年纪较大的阁老们作揖,所以就叫&ldo;会揖&rdo;。说起来,给事中们拜见这些阁老,其实是为了让行政大臣和这些监察官员之间互通声气,促进沟通和了解,省得因为关系疏远而造成隔阂,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本来从制度上看,这种会揖是对监察制度的一种修正,但因为官场上帮派林立,给事中也是分跟谁的,所以这种会揖最后也就只是个形式。

这一天刚好是会揖的日子,给事中们就到内阁来见这些宰相们了。大冬天的,大家一见面,拱手的拱手,打招呼的打招呼,别提多热乎了。

这时候的内阁,已经只剩下三个人了。原来的首辅老好人李春芳看到高拱势头太猛,自己很识趣地坚决辞职,把首辅的位置让给了高拱。次辅是张居正,还有一个叫殷士儋。

高拱这时候&ldo;一股独大&rdo;,给事中大多都是他那个帮派里的人,所以大家的热脸都往他那儿贴。可有个人却看不过去了,尤其当他看到一个叫韩楫的给事中在给高拱行礼的时候,他的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

这个人就是殷士儋。

殷士儋为什么看到这个韩楫就这么来火呢?

说起来,殷士儋也是个大有来头的人。他是山东人,济南现在还有个旅游景点叫万竹园,明代的时候,就是殷士儋他们家的宅子。殷士儋也很有才学,是当时的名士,曾经在隆庆帝即位之前也做过裕王府的讲师,也就是跟高拱、张居正一样,都做过隆庆的老师。现在隆庆即位了,这些人理应发达了吧。殷士儋看到高拱、张居正,包括当时同在裕王府当讲师的陈以勤都入了阁,自己就很着急。

他看高拱势力大,就以当年同事的关系来走高拱的门路,哪知高拱这个人拽得很,拿殷士儋不吃劲儿,就不想提殷士儋入阁。

有的人会奇怪,高拱为什么不肯做这个顺水人情呢?说起来大家还一起共过事呢?算起来那可是同一个讲师团的。

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高拱这人傲气惯了,偏偏殷士儋又是个山东大汉,脾气也是直来直去的,高拱看到殷士儋比他还傲,当然要跟他较着劲儿,这种情况下,殷士儋越是放下架子来求他,他还就越不松口,就要吊着人家,这也可以看出高拱这人小心眼的地方。

另一个原因是,高拱这时候刚好想提拔一个自己的亲信叫张四维的进入内阁,他好不容易挤走了内阁中原来几个跟自己不对路的人,这时候当然最好要放自己的亲信进来啊,所以名额有限,所以他不想提拔殷士儋。

哪知道殷士儋也不是吃干饭的,一看高拱这边儿晾着了,他立马展开了第二套应急方案,走内廷宦官的路子,跟当时的大太监陈洪拉上了关系,结果&ldo;曲线救国&rdo;这招比走高拱的路子有用的多,很快于隆庆五年初也进入了内阁。

高拱一看就不高兴了,心的话你小子行啊,这边求着我,那边还备了另外一手!于是他就要抓殷士儋的小辫子。殷士儋呢,也不傻,凡事小心着,也没什么辫子给高拱抓。

但我们知道,只要你是存心想整人,哪怕是秃子头上也能抓出辫子来啊,不是有个词儿叫&ldo;莫须有&rdo;嘛,只要存心想使手脚,套用句广告词儿,那叫&ldo;一切皆有可能&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