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理观,它可能是一个薄弱的概念而已,没有错。但是你这个薄弱的概念,经过你后面修行篇行门的历练,它就慢慢地增长广大,所以理观要有事修来磨鍊。但是如果你连理观的雏型都建立不起来,你事修就是在修福报,因为没有心地法门,你就是完全在修习善业了,那就糟糕了!所以理观的时候是一种概念的修学,是一种思想的建立。但是到了理观以后就要事修了,我们下一堂课开始讲到历练的事修。
这就是前面两科的主要的因素。
我们今天的研讨课是这样的一个安排,我先讲出我们现场的同学,还有网络班同学的问题。我们网络班有八百五十个同学,来自十个国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代表性的我们把它汇集,我们现场的同学跟网络班同学的问题,提出了四个主题,四个大题目。前面三个是跟现生有关的,还有一个跟临终有关的,总共有四个题目。
我们讲完一个题目以后,我先做简单地说明,然后你觉得还不懂,你可以提问,我回答;还不懂,你还可以提问,直到你这个问题过去了为止。我们提出四个主题,四个主题讲完以后,如果还有时间,我们再讨论,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可以讨论。
我们先看第一个主题。
【学员提问】请问师父:忏悔业障是否在向佛表达所做的业障之后放下,还是要每天的忏悔?直到什么时候为止?
【师父答疑】他意思就是说忏悔业障到底是一次性的做完就好了,还是每天要去做?那么这个忏悔业障,简单地说是这样:你忏悔业障,要先判断你是轻罪重罪。佛陀说你要吃药之前,先判断你的病是轻的病还是重的病。如果是轻罪一次就可以了——向佛菩萨表达你的罪过,自我诃责,然后发愿不再造作。一次性的忏悔就可以了,不要再想,就放下。这个就是我们后面讲到五戒十善,只要是中下品的,一次性的忏悔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是上品的,那么就只有忏满一年,至少要一年。如果你中间见到好相,比方说梦中见到你洗澡,吐出秽物,见到很多光明,这就不用忏满一年,就是要见到好相。如果见不到好相,你至少要忏满一年,每天忏,忏满一年。你拜八十八佛,拜大悲忏都可以。
那这样有个问题。可能你今生没有造重罪,但是你怎么知道你前生有没有造重罪?这就是一个问题了。所以这个忏悔业障有时候变成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这个忏悔业障的概念,请大家翻到讲义第三十五页,我们做一个复习。其实我们之前有讲过这个概念,我们看一下。
忏悔业障是什么概念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业是怎么形成,这个业障是怎么回事。我们一个业力的形成,它有一个造作,有个活动的。比方说身体一个活动,或者嘴巴讲一句话,或者心理上有一个起心动念。那么身口意的造作,在活动当下会产生一个种子。如果是善的,产生善种子;如果是恶的,是恶种子。这个地方,从业转成种子是一个方向,这个叫作熏习,业力熏习成种子。但是这个种子其实还有一个方向,它会反射回去,这个种子还会起现行。
所以,我们刚开始叫造业,但是时间久了就形成一个业力了,就是说你不造不行。其实我们刚开始造罪业的时候,你第一次第二次业都造得不重。在唯识学上说,你在造罪业的时候,第三次以后最重。因为你第一次造的时候,还有惭愧心;第二次还有一半的惭愧心;第三次造的时候,你就完全没有惭愧心,那个时候已经形成业力了。
但是,这个时候业力不一定会形成障碍,因为这个时候它还是在酝酿。所以福报大的人特别要小心,因为福报大的人造罪业你感觉不出来,除非你这个业造满了,叫恶贯满盈,这个业要造到满出来它才会有障碍。所以它在酝酿的时候,完全没有征兆。所以这个业的可怕就是说,它没有造满之前你感觉不出它的可怕,因为你福报大,你该享受的快乐还是享受;因为你的福报现前,业力在种子位。但是等到你业已经造满了,就来不及了。其实人生的矛盾就在这里。它还没有造满的时候,你感觉不出它的可怕,等到你知道怕的时候来不及了,问题在这里。所以你只有自我反省,不能等到业造满了,已经现出花报了,你再忏就很难忏了,你发现得太晚了。
因此忏悔业障,只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把握第一时间。你最好在业还没有造满之前,就赶紧发觉到,把它断掉,这个是最好忏悔的,很快就会消失掉。即便没有消失,至少它很容易沉淀下来。等到这个业已经造满了,满出来了,甚至于今生已经出现花报了,那你发现太晚了,你再忏悔,那真的是要命!所以这个忏悔只有一个概念,就是你的时机是早是晚,就差在这里。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会赶紧处理他的罪业,他不能让业满。因为唯识学讲得很清楚,引满能招业力牵。你说:“欸,我们两个同时造罪,为什么我有花报,他没有?”他还没造满,你先造满了。
这个业造了以后,诸位你看,它到得果报中间,有很多的点点,很多虚线,看到没有?这个就是你的时间点。忏悔业障要及时啊,诸位!业力的轻重,它是累积而成的。没有一个业是造一次就得果报的,没有!所以佛弟子占了很大的便宜,他会自我反省,这个很重要。因为你没有自我反省,谁劝你都没有用。等到业力满出来了,你知道怕了,来不及了,你就要付出代价了,而且是惨痛的代价。
所以这个忏悔业障你要及时。要及时,你就要每天反省自己,静坐常思己过,每天反省一下你的身业、口业、意业,有没有比较重大的过失先抓出来,每天睡觉前把自己今天的身口意review(检查)一下,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处理的。因为你没有把它忏悔,它明天会再造作,它这个种子会起现行,会产生一种滚雪球的力量,辗转增盛。就是说你没有把这个开关关掉,它明天还会再做的,肯定的,而且它一次一次地猛利。因为你现行熏种子,你给它一个能量,这个种子又起现行,现行又再熏种子,就是产生辗转相续了。忏悔就是从中间断掉,把它的相续心断掉,我不能让你相续下去!
什么叫忏悔业障?简单地讲就是说,当你的业还没有满出来的时候,就把这个业给关掉,让它变成不增长业。你看一个水缸,你每天滴水、滴水、滴水,“水滴虽微,渐盈大器”。这个造罪,佛陀就是用滴水的水缸作譬喻,今天滴,明天滴,等到它满的时候,你来不及了。你必须在这个水缸没有满的时候,赶紧把水龙头关掉,这叫忏悔业障。这时业虽然在,但是它起码临终不障碍你,因为你没有再造作了,它变成不增长业。
就是以《楞严经》的角度,他的业沉淀下来了。我这个水里面很多污泥,但是我不去搅动它,它不会障碍你的佛号的,它不会障碍你往生。我们现在不要要求业尽情空,我们先要求不要障碍我往生,这个业起码你不能障碍我往生,我到了净土再来处理都没关系。但是你今天不断地造作,这个业力它的势力就强大,它肯定障碍你。
所以“愿我临终无障碍”,你现在就要准备了。不是说你到临终的时候再求无障碍,你现在就要做临终无障碍准备了,哪些比较重大的罪业赶紧关掉。临终怎么来得及呢?你把这个业力培养得又肥又壮的,临终你怎么面对它呢?你哪是它的对手呢?所以你忏悔业障,趁你现在死亡还没有到来之前,赶紧把这个强大的罪业破坏掉,不能让它形成气候,记得!让它变成一个没有力量的罪业,叫作不增长业,它虽然有,但是今生暂时不干扰你,你就成功了!你就有时间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了。那这个业怎么办呢?到了净土再来处理。阿弥陀佛有的是方法,佛教有的是法药,但是你现在没有办法处理,起码让它不干扰你。这就是忏悔的意义——断相续心。
好,那么这个忏悔业障,诸位有没有问题?这个主题很重要。你这个忏悔业障不知道怎么修,那“愿我临终无障碍”就没有你的份了。你一直在念佛,一直在造罪,你临终不一定过得了关,你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那你现在还在念佛,还在造罪,那“愿我临终无障碍”怎么安立?你这不是讲一些空话吗?
这个主题有没有问题?这个主题很重要。从临终正念的角度,忏悔业障是很重要的功课。你最好每天都做一点,可以做十五分钟、二十分钟,没关系,因为你多一道程序。它是这样,你一天过一天,这份功课没有做,你就会忘记反省自己。我们一个人很容易反省别人,但是不容易反省自己,这个是我们的盲点。你会忘记,你觉得我今天好好的,但是你要静下来的时候,就会发觉不对劲。所以有时候这个功课,它某种程度就好像你做那个x光检查一下,你扫描一下你的五脏六腑,有没有什么毛病,赶快把它找出来。所以事修,佛陀安排很多功课,他有他的道理,借事观心。从这个事修里面,它会带你去反省一下,你今天有没有什么问题出现?赶紧在它还没有形成气候、产生强大业力之前把它关了,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忏悔业障。
好,那这个主题有没有问题?请说。因为我们有网络班的同学,大家慈悲,用麦克风。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这问题非常好,请坐。谢谢你。刚刚这个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说,我们今生造的业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向佛菩萨发露,对不对?但是我们过去造了什么业我们不知道。佛菩萨也想到这个问题,叫作总相忏,就是“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个叫总相。就是我不知道我过去做了什么,但是合理地推论,我前生一定做过杀盗淫妄的罪业,那么这个就不是别相忏。别相忏就是说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我向佛菩萨发露:那我做错了,我发愿,我宁舍身命不再造作了。这个是别相忏,你针对某一个特殊的个案来忏悔。
但是我以前造了什么罪,我哪记得?那就总相忏。所以忏公师父他的八十八佛或者三十五佛,“南无普光佛”拜下去,起来的时候,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个总相忏。就是我不知道我什么病,但是有一帖药,是什么病都可以治的,那就是这个法门——总相忏,可以的。它没有针对特殊的个案,但这样子可以把你不知道的业给忏干净,也是可以的,这个叫总相忏。
那就是有别相忏、总相忏,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问题?请说。
【学员提问】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个是善念,哪个是恶念?
【师父答疑】好,问得很好。我们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没有判断能力,我们必须要从经典上学习。佛陀对于善念恶念是有明确的定义的。当然身为《佛法概要》,其实我们《佛法概要》只是一个很rough的,很粗显的带大家走一次佛法的道次第,但是你千万不要希望,你听完《佛法概要》,你就什么都不要学了,不要这样想。
这是一个通途的课程,你觉得你哪一方面不够,比方说你发心比较不足,你要找跟发菩提心有关的经典来补强你自己;你觉得你的正见比较差,我没办法判断善恶念,那《百法明门论》讲很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高慢,什么是悭贪,什么是懈怠,什么是放逸。很多人把懈怠跟放逸搞不清楚。懈怠是比较轻微的,放逸是比较严重的。懈怠就是我今天不想做功课,但是我还不至于放逸;放逸是很想要起烦恼,我不做功课,不代表我就想起烦恼。所以如果你对你的念头的判断能力很差,我建议你读《百法明门论》。
佛陀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特点,我们这个是一个通途课程,那你觉得你有所不足,你要找专业的课程去补强你自己。所以《佛法概要》是一个整体性的介绍,它不可能针对一个主题深入地探讨。那这样讲的话,你半年、三个月怎么讲得完?但至少你知道佛法是什么,修行是怎么回事,建立一个概念,理观是什么,事修是什么。所以《佛法概要》它是给你一个很大纲的了解。知道你现在需要补强哪一方面,然后你再去做补强。
所以我们所有的判断,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什么是帮助你往生的,什么是障碍你往生的,我们不能完全靠直觉。要从经典学习,佛陀说了算。所以你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只有透过学习。
我再提醒大家一件事情。如果你看经典的时间稍微多一点,你会发现一个事实,我们的想法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错的,真的。佛陀说: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都不能相信自己。你试试看,你现在想一件事情,用你的想法去想,然后再去翻翻经典,你会发觉你的想法跟佛陀说的不一样。然后你就知道什么叫作颠倒妄想。但是你慢慢地去从日常生活印证,你会发觉佛陀是对的。然后你对佛陀的信心就慢慢增加了。
佛法是可以印证的。它跟哲学不一样。哲学家讲出一个道理,它不一定是对的,只是他的概念而已。但是佛陀的话,是他自己修证过来的——“此是道我已修,此是灭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