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佛法修学概要36净界法师 > 22 期中座谈一(第1页)

22 期中座谈一(第1页)

《佛法修学概要》最快更新[630kan。cc]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

诸位学员!阿弥陀佛!

我们这一堂课是课程的研讨。我们前面讲了发心篇跟正见篇,这两个部分都是属于佛教修学的理观。理观,就是对于真理的观察。

龙树菩萨把佛教的修学分成两大块。他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佛法的功德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更重要是诠释来世的解脱。那么整个修学当中,我们刚开始进入佛教时是依止一种信仰。

这种信仰有两部分:第一个,对三宝功德的信仰。我们相信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无所不在,他一定有能力能够救拔我。所以我们对于整个佛教的修学,第一个深信三宝的功德是真实存在的;第二个,对于业果的信仰。我们相信生命的背后,是由业力来主导。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所以,我们刚开始修学,就是依止一种深信业果、皈依三宝的心情,这两种信仰在支撑着我们修学。

但是这地方有个问题。我们内心当中除了这两个信仰以外,我们心中的光明是没有打开的,我们的心还是跟着感觉在走。所以这个时候只有一种善业的修学,只有业力的修学,还谈不上正念。所以你这个时候对临终是完全没有把握。因为你平常都没有正念,你临终怎么可能有正念?不可能!

所以我们这个信仰式的修学,对临终你是完全没有把握的。因为你不知道临终会发生什么事,所以你这个信仰式的修学有个很大的缺点:你的心禁不起刺激。信仰式的修学,当你的生命是风平浪静的时候,你看不出它有什么问题,因为你没有面临考验,但是八风吹你的时候,你就糟了!

信仰式的修学缺点在哪里?就是八风一吹,你的心就动。所以这个地方变成你的生命永远充满了不确定。你要起善念,你要起恶念,你做不了主。你的生命完全由外境——当然这个外境是受业力来掌控,就是完全活在过去。过去的善业要加持你,你的生命就快乐;过去的罪业要刺激你,你就得痛苦。

所以信仰式的修学,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完全没有把握的。我们只有希望佛菩萨加持——不要有逆境来刺激我,因为我们没办法去调伏我们心里的波动,所以我们要从信仰式的修学提升到一种智慧的修学,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佛陀所说的真理。

这宇宙人生到底有什么道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正见。你开始观察缘起缘灭。人生它是有缘起缘灭的:一朵花,春天出生了;一朵花,秋天凋落了。“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为什么春天百花盛开?为什么秋天百花凋落?这个地方宇宙间是有真理存在的。

所以我们要慢慢从一种业力的修学,开始去观察宇宙间这个缘起缘灭的现象界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道法,是值得我们去参透的。这就是我们开始要深层地、全面性地修学佛法了,而不是表面式的修学。就是说,你这个人已经开始进入佛教的大门了。我们以前是在佛教大门外面,欣赏佛教,没有入门。

所以我们有志于要追求临终的正念,你的心中除了一念信仰的皈依以外,你要打开心中的光明,了解生命的真相,你才可以掌控生命。

人生只有两种情况:要嘛生命掌控你;要嘛你掌控生命,这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你不明白道理,你就很被动了。一个人不明白佛法的真理,你的生命只有一句话就说完了,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的业力让你快乐,你就一定快乐;你的业力让你痛苦,你一定会痛苦,你的生命是完全被命运掌控。你完全活在过去,你就跑不掉的,因为你没有智慧去突破那个障碍的。所以我们慢慢研究道理以后,就可以开始去突破很多很多的问题了。我们开始怎么样?化被动为主动,开始掌控我们的生命。所以你开始开创未来,就从过去跳脱出来。跳脱过去,开创未来,一定是要靠智慧和愿力。

所以我们研究佛法的道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说,我们以前是受命运来掌控,当你明白道理以后,你开始掌控命运,开始规划你的未来,开始不受过去的影响。简单地讲,一个人要从过去跳脱出来不简单,佛陀说:命运是一个生命的水流。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当然也可以从现在流到未来。但是我们一般人要从过去跳脱出来不简单,不要说跳脱过去,你要从昨天里面跳脱出来都很难。你昨天做什么事,你今天一定要做什么事,这种等流性,你就跑不掉了。

所以这个空正见,对我们来说,就是生命的突破。原来人生刚开始——我们把人生归零的时候,是本来什么都没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从本来无一物而建立人生观,破坏我们内心的自我概念。

古德讲一句话说:“法性量等虚空,众生发心自小。”我们生生世世在三界轮回的人生经验中,慢慢把这个本来清净的面目,把它越捏造越小,变成只活在自我的意识里面。我们把自己的世界弄小了,不是世界本来就这么小,是我们自己妄想把它越捏造越小。所以我们现在很难走出自己所捏造的蜘蛛网,这个妄想执着,你走不出去的。其实一个人最大的障碍是你的妄想,什么东西都是你自己障碍自己。

所以学佛就是突破你自己的妄想,从妄想里面走出来,面对弥陀的光明。临终的时候我们会起颠倒,也是你的妄想障碍你。所以你必须要以般若的智慧走出妄想。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有办法在你心中所织出的蜘蛛网当中,它能够凿破一个洞,让你走出心中的妄想。这个东西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人做得到。外道都做不到,虽然外道有高深的禅定,能够入八万四千大劫不动,但是佛陀说:你还是活在你的妄想,只是你那个妄想是禅定相应的妄想,是寂静的妄想,如此而已。

佛陀如果没有出世,谁都走不出妄想。只是你那个妄想是比较漂亮的妄想,或者比较糟糕的妄想。所以《楞严经》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水泡中,只是你是修习善业的、修习禅定的,你的水泡稍微大一点,漂亮一点,如此而已。但是水泡的本质没有改变。

所以慢慢研究佛法的真理以后,我们开始试着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这个叫作转凡成圣。我们必须从过去的思考模式走出来,就是你开始去跟你的内心做很深层的沟通,其实佛教就是一种改革——思想改革,你必须要静下心来跟过去的你沟通,告诉它——它做错了什么。我们如果思想没有错误,我们不可能轮回生死的。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的出现一定有原因的,没有一件事情会莫名其妙出现的。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可以享受多大的福报,你的寿命有多久,谁会做你的子女,都一定有道理的。没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妙出现的,这个道理简单的只有两个字,就叫“业力”。

所以我们一个人要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外面。我们说一个凡夫,临命终的人就是内忧外患。外在有业力的牵动,我们无始劫造了很多生死业力,它不会放过你的。你只要念头一动,就被它带走了。它在外面跟你招手,它说:“来啊,我有很多快乐的果报等你啊。”很多祖师在临终阿弥陀佛现前之前,是先现天的果报。你临终的时候看到宫殿,看到很多快乐的资具你心动不动?你想,如果你没有真实地把人生参透,你肯定念头一动就完了。阿弥陀佛连来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你心跟它感应了。

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是内忧外患,内有妄想颠倒干扰你一念往生的心。我们往生的心,临终的时候很辛苦。好不容易栽培一个往生的善根,内有妄想的干扰,外有业力的引诱,糟了!你只要稍微一点差错——一念差池全体残,你今生的修学全部白费了,你来生再修一次,但是来生不见得就比今生好。诸位你要知道,你今生冲不过去,来生更糟糕了,因为环境更糟了。所以你迟早要解决这个临终正念问题。

临终的时候就是怎么样?就是腊月三十算总帐!你平常欠人家的钱都得还了。不是今生喔,过去生所修的善恶业一时都现前,平常打的妄想也现前,当然我们念的佛号也现前,所以这个时候真妄交攻。

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栽培了净土的善根,我们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信心,我们对净土的功德有愿力,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一句佛号信愿具足,但是关键是谁能够突破障碍,谁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关键在这里。

诸位!你不要以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我再讲一次,过去的业力不会放过你。你过去的生命留下的问题,难道它会放过你吗?你没有突破自己的障碍,你怎么见到阿弥陀佛?净土宗往生,是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我们可以不断烦恼,但是你一定要想办法让烦恼不干扰你,要沉淀下来,这个就是调伏力,这个就是般若的智慧。如果你不能让你的业力跟妄想沉淀下来,你就不是业力的对手了。

所以古人说带业往生,是带种子,带业力的种子,不能带业力的现行,这句话你要听清楚。没有一个人临终是在很躁动不安的时候往生的,没有一个人。所有往生的人临终都是寂静安稳的,这是固定的相貌。如果你看到这个人临终的时候内心很躁动不安,这是非常不吉祥的,大概不太可能往生了,因为他那个生死业力的相状、轮回的相状都现前了。这个时候怎么可以惊慌失措呢?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临终要往生,这个人不管他遇到什么障碍,他的心一定是非常清楚明了、寂静安稳、安稳寂静,这是共同相貌。然后提起佛号,他要能够不随妄转。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消业往生,所以业力一定会干扰我们,但是你有本事不受它干扰,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不可能修到业尽情空。业力不干扰我,妄想不干扰我,那你就是修到业尽情空了,你不是一般人了。我们一般人能够修到不随妄转就不简单了。所以我们做不到祖师的正念——万里晴空,一轮明月,没有任何乌云。做不到的,这不是一生能做得到的。我们可以做到虽然有乌云,但是这个乌云不能够遮盖我的光明。

所以诸位,不管我们过去做了什么,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过去留下的问题,我们必须要继承。重要的是,你怎么去面对你的过去,能够从过去的业力跟妄想中走出来。我们现在后悔都没有用,关键是我们要解决怎么面对未来的问题。一个人要能够面对未来,首先你要面对你的过去。你没办法从过去走出来,你就没有未来可言。一个人走不出过去,就失去了未来。

走出过去,只有一个方法——般若波罗蜜,没有其他的方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否则你今生短短的几十年的修学,凭什么能够去解决无量劫来留下的问题?我们经历过这样多的生命,每一期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很多的颠倒妄想,留下很多生死业力。要以经典来说,我们由生死业力所留下的颠倒妄想,如果有相状的话,尽虚空不能容受,这就是我们的过去。你怎么办?只有靠智慧来面对,你别无选择了。

我们研究智慧以后,开始知道怎么去处理过去。当然这个智慧不是我们想出来的,是佛陀的传承,经过祖师的开导。所以,如果你今天对佛教的修学,不只是希望能够让你的生命离苦得乐而已,更重要是解决生死问题,你就要注意临终的正念。你要注意临终的正念,就要去注意怎么面对过去所留下的业力跟妄想。因为临终的时候肯定是内外夹攻,外有业力的干扰,内有妄想的障碍。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习佛法的主要因素——怎么面对我们的过去所留下的障碍。

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告诉大家,怎么去培养临终的正念。当然刚开始你要先有个目标,要从过去跳脱出来,你要有个引导,你前面要先有个方向。所以你要先发愿,不管做得到做不到,你先要有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没有目标,你就很容易被过去牵动。所以发愿是第一个——引导力。

第二个,安住力。你要不随妄转,你心中一定要有个房子住,你要先安住下来。调伏跟安住是分不开的。没有站稳脚跟,你打不出好的少林寺的招式出来,不可能。这是安住力,然后是调伏力,这三种力量。其实我们前面讲到发心篇、正见篇,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在无量的妄想当中打下三个木桩:就是引导力、安住力、调伏力。三种功德力具足了,剩下就是你的生活历练了,慢慢让它增长广大。但是起码我们刚开始先把这样的雏型建立下去,先把这样的一个概念建立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