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佛法修学概要总结 > 24 第21集(第2页)

24 第21集(第2页)

我们再看第三、第四的解脱道,看声闻乘跟缘觉乘。

三、声闻乘——谓以“四谛”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阿罗汉,是名“声闻乘”。

四、缘觉乘——谓以“十二因缘”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辟支佛,是名“缘觉乘”。

声闻乘它的重点在修四谛法门,而四谛法门的下手在苦谛。人天乘,佛陀要我们断恶、修善,创造安乐的果报。但是到了二乘解脱道时,佛陀告诉我们,人世间的快乐不能够安住,只能够当过程,因为人生的快乐有太多的后遗症,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佛陀说,世间的快乐就像一个甜美的蛋糕,里面充满了毒药,“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因为你尝人世间的快乐,就要付出生生世世轮回的代价,每一世的生命都要受到老病死的折磨。

所以佛陀到了善根成熟以后,从断恶修善的理念,慢慢引导到追求一种涅槃寂静的概念。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有更好的目标可以追求,我们不一定要追求人世间这种有毒药的蛋糕的快乐。佛陀开始讲四谛十二因缘,把我们内心的水平从一种善恶的概念提升到空有的概念,放弃有相的快乐,追求空性的寂静,这种境界更高了。涅槃寂静乐,这个快乐是没有过失的,是安稳的快乐。

缘觉乘以及声闻乘,已经从三界的轮回果报中跳脱出来,所以我们叫解脱道。

丁三、菩提道

我们再看最高级的法门叫菩萨乘。这是佛法里面最圆满的一个法门。

五、菩萨乘——谓以“六度”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总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萨乘”。

前面的缘觉乘跟声闻乘,它是一种离相的。到菩萨乘时,又开始面对相状,但是这时是不执着,叫作借相,菩萨又开始从空出假,广修六度。它这种相,跟前面的人天乘的相不同。人天乘的相是一种执着的,有漏的、贪爱的;菩萨把这种相当作暂时的借用,借相修心,又回到了人群修习六波罗蜜,成就万德庄严。

所以这个五乘法门是三种目标:第一种,先追求人世间的安稳快乐;第二种,追求出世间涅槃的解脱;第三种,成就佛陀的万德庄严。第一种是有相行,第三种也是有相行,第二种是无相。

所以禅宗说,我们刚开始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是修人天乘。其实,在修五戒十善时,心态没有太多改变,就是凡夫的心态。真正生命的改变是二乘,开始深入地观察人生的苦谛,“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出离心。到了菩萨乘,又开始回到你过去的因缘,该做什么,你还做什么,就“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但是那个时候的心态完全不同了,你是依止菩提心,依止空正见。

这个五乘法门,我们会慢慢有次第地介绍,我们应该怎样透过法门来提升我们的心态,从一种邪恶的心提升到一种善良的心;从一种善良的心再提升到一种涅槃的心;从涅槃的心再提升到菩提心,有三个阶段,我们会次第地加以说明,借法来修心。

这是一个总标,把五乘法门的一种相互关系简单介绍一下。

丙二、别明五乘解脱法门分五:丁一、人乘。丁二、天乘。丁三、声闻乘。丁四、缘觉乘。丁五、菩萨乘。

我们看丙二的别明五乘解脱法门。前面是一个总标,这以下我们各别各别来说明。

五乘的修行方法,这个地方有五科:一、人乘;二、天乘;三、声闻乘;四、缘觉乘;五、菩萨乘。

丁一、人乘分二:戊一、三归依;戊二、五戒。

我们先看人乘,人乘当中分二科:一、三皈依;二、五戒。

戊一、三皈依分二:己一、释名;己二、内容;己三、功益

己一、释名

三皈依,我们先作一个名相的解释。“三”,我们所皈依的是佛法僧三宝;“皈”,我们的心态就是皈顺跟趣向;“依”,是依止。三皈依就是皈顺三宝,依止三宝,一种对这三个功德的随顺皈依。详细的我们看下面的《业疏》。

什么叫三皈依?它的内涵是什么?我们来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首先我们先看看,这个三皈依,它有两个:第一个,所皈依的境;第二个,能皈依的心态。我们所皈依的境是佛法僧三宝。我们是用什么心态呢?是求救护,我们希望三宝来救护我们,这个观念很重要。如果我们一天过一天,不学习佛法,也就不知道我们到底有什么障碍、什么问题。

要学习佛法,首先你要知道你的过去。就是无量劫来,我们一念清净的本性,在三界里面打滚太久,而每一期生命都留下很多的问题,就是颠倒妄想跟业力,到现在已经没办法自我改变。因为我们在三界流浪太久,已经养成一种坚固的习气,这种自我意识太强,我们已经没有自我能力来做反省跟调整,必须要仰仗三宝的救护。就像善导大师说的,我们是业障生死凡夫,自己没有能力来追求出离,所以我们以这种心态祈求三宝的救拔。

这个地方讲出一个譬喻。就好像说,有一个人他得罪一个恶国王,这个恶国王有大势力,他自己没有能力来抗拒这个恶国王,怎么办呢?他只好投向另外一个善良的国王,这个国王是一个大势力的善良国王。投向这个国王干什么呢?以求救护!希望这个大国王能帮助他来抵抗恶国王。这个善良的国王就告诉他:你来求我保护你,没问题,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个,莫出我境;第二个,莫违我教。我一定可以救拔你。

所以,这个皈依其实是两个内涵,第一个是莫出我境,这是对人的皈依。我们不能够离开佛菩萨的摄受,所以我们刚开始皈依三宝,第一个跟佛菩萨结缘。你看大乘佛法,很多的名号让你来忆持,你念阿弥陀佛也可以,念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本尊的功德来摄受我们。你要先找到你相应的本尊,“相应”就是所谓依人,这个地方依人包括依止上师,你的亲教师,就是依人来修学,莫离开人的因缘。第二个,莫违我教,就是依法,从经典的学习产生智慧的观照。这是两个依止,皈依,一个依止人,一个依止法,你能够依人又依法,三宝一定可以救拔你!那这个地方是讲譬喻。

第三个,我们合法。

众生亦复如是。我们无量劫来,已经把自己的内心,创造出一种很严重的烦恼魔,所以才有生死的过患。这个系属就是说,我们一般人烦恼火不启动时很正常,但是贪烦恼、瞋烦恼活动时,它要你做什么,你就一定要听它的,你就做不了主,它要你去造业,它要你去骂人,你就一定会去做了,这就叫作系属于魔。

所以,这个烦恼已经掌控我们的生命了,而且我们对烦恼已经没有抗拒的力量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皈依三宝的原因。因为你自己没办法处理你的烦恼,你无量劫来已经把它养成一种很强壮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生死的过失。所以我们皈向三宝,才能够去抗拒内心的烦恼魔。

这个地方就是说,三宝对我们的摄受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人的摄受。佛陀的神通感应,我们不断地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就是修皈依,我们要跟佛菩萨结缘。

净土法门也是很强调跟佛菩萨结缘。一般来说,凡是他力法门的,比方说净土宗、密宗,很强调依人。像我们净土宗皈依阿弥陀佛,你就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结缘,否则他没办法救拔你。因为佛陀救拔你,你必须要在中间加搭一座桥梁,诸法从缘生。蕅益大师说佛陀的心是平等的,那么为什么救拔他,没有救拔你呢?因为你没跟他结缘,他很难救拔你。所以我们忆念阿弥陀佛,是创造一个阿弥陀佛救拔我们的因缘,让他有渠道能够进入到我们的生命里。你都不念阿弥陀佛,不拜阿弥陀佛,你就缺乏被救拔的因缘。所以第一个我们是对人的皈依,祈求佛菩萨的神通摄受。

第二个,是智慧的救拔。对法要皈依,对经典要学习。佛陀灭度以后,把道理放在经典当中,你要去闻思修,产生智慧的观照。

所以三宝的救拔有两种:神通力的救拔跟智慧的救拔。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佛在世时,在舍卫国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这个儿子生出来时非常可爱,福报很大。这个长者子是有钱人嘛,长大后也不用工作,就整天带了几个朋友到处游玩。

有一天,有个马戏团来到舍卫国表演。这个大富长者子就跟他几个朋友去看,他看上了马戏团一个女孩,非常喜欢她。回去后就跟他妈妈说:“我想娶这个女孩做妻子。”他妈妈说:“不可以!我们是贵族,马戏团少女是个平民。”在古时候这是门不当户不对,不可以的。他妈妈就拒绝他了。这个大富长者子说:“我不娶这个女孩,我没办法活下去了。”母亲没办法,疼爱小孩嘛,就派人去跟对方沟通,说我们儿子想要娶你这个女孩做妻子。对方说:“不可以啊!你们是贵族,我们是平民,怎么能够通婚呢?”就拒绝了。他妈妈就跟儿子说:“你看对方拒绝了。”那大富长者子说:“如果你不答应这个婚事,从现在开始我就不吃饭了。”妈妈没办法,就亲自带着礼品去见对方的母亲。她说:“我的儿子一定要娶你的女儿做妻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