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香港人报特别刊》一共免费发行了七天,在这七天里,他胆大妄的直接就国策问题向新中国的领导人们提出了七个疑问。
第一天:人口问题!这是放在后世人人都无比清楚的知道内容的一项。虽然里面的一些数据有点儿不够准确,甚至危言耸听,但跟事实也相差不太远。在这篇文章里,张力就经济与人口;人平均生产力、生产资料水平以及教育等各个方面对人口问题进行了提问,最后归结到了两个疑问句上:人多力量大?人多问题多?
第二天:个人祟拜问题!就斯大林目前在苏联的地位进行了提问。他并没有批判斯大林,而是指出了苏联的个人祟拜已经使得斯大林的个人意志超然于苏维埃政府之上!就此。他预测:斯大林一贯的强硬作风肯定已然使得其下属极为反感,苏联人向来喜欢走极端,万一斯大林某一天不在,其政策乃至功绩恐怕都要受到反攻倒算!之后,籍由这一预测,他又对毛主席等新中国领导的功绩做出了肯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确实是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这一点无可否认。之后,又问及新中国是否赞同个人祟拜这种现象,新中国的元勋们是否会像斯大林以及苏联的某些领导人一样,几十年,甚至终身&ldo;在位&rdo;!
第三天:经济发展问题!
第四天:与台湾的两岸关系问题!问及如果蒋介石某一天愿意放弃武力对抗,北京政府会否与蒋介石国民政府既往不究,达成谅解;或者在某种情况下,会答应保留国民党在台湾岛上的一些权利,以此来促进国家的统一。当然,这里面还包含了许多国民党士兵的归乡,还有国民政府那些大佬官员的回国问题。
第五天:香港、澳门问题!
第六天:外交问题!并首次提出了&ldo;第三世界国家&rdo;的概念。
第七天:华人问题!
……
七天!由新中国本身,到香港、澳门等地居民最关心的华人问题,尤其是每一篇文章后面张力都加上了那句&ldo;本报记者会定期前往罗湖等候消息&rdo;这句,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他们吸引人的手段,可是,拿一张免费的报纸,或许就能看到自己关心的问题的答案,这种便宜事儿谁不愿意干?所以,报纸发行量一路狂飚!第一天,报纸主要是靠着&ldo;免费&rdo;两个字。发行量达到两万!第二天的问题或许还不是民众最关心的,所以只有两万八千;第三天也只有三万两千;但到了第四天,立刻就突破达至七万;第五天,特别刊开始在澳门同步免费发行,当日发行量立即狂飚到十万三千;第六天稍有增长,十万七千;第七天,再次狂升至十三万六千!
3月18日!
星期一,张力向詹姆斯请了个假,来到了轩尼诗道的《香港人报》总部。
他是来等消息的。
七天的免费发行,《香港人报特别刊》总共发行量达到了五十万!但是,发行量再大,那都只是免费的,他为此付出了巨额的费用,却没有获得一点儿收入,甚至还把赵爽元、郝文翰那些人借过来的钱都花了个精光。这还不算,由于后期发行量狂涨,他又向郝文翰和赵爽元借了一万元的巨额债务来支付印刷费用。
而现在,他的报纸又要重新开始收费发行了。
……
下午四点。
主编办公室,张力坐在桌子后面不住地拿手指敲着桌子;胡家义在不停的踱着步子;辛辅善、李广生这两个报社元老也是坐立不安,辛辅善的脑门儿上甚至还积攒了好几层汗珠……重新收费的第一天,人们是否还能保持昨天那样的狂热?大家都拿不准!
&ldo;笃笃!&rdo;
敲门声响起!
&ldo;进来!&rdo;
四个声音几乎同时响起。但是。大家都没有在意这个有些好笑的巧合,八只眼睛死死地盯到了门口。
&ldo;主编!&rdo;推门进来的是个年青人,这是报社新招进来的一名小编辑,叫李家伟,据说还是个大学生。
&ldo;怎么样?&rdo;胡家义和张力又几乎是同时出声地问道。
&ldo;我,我不知道!&rdo;刚一进门就被报社四大领导集体行注目礼,李家伟明显没经过这种阵仗,吓得不轻,脸色立刻就因为紧张而涨得发红。
&ldo;唉……&rdo;四声叹息响起,辛辅善没好气儿地瞪了这小子一眼:&ldo;那你进来干什么?&rdo;
&ldo;主,主编!皇后大百货的陆经理打电话过来找你!&rdo;李家伟看着张力小声说道。
&ldo;怎么又是他?&rdo;张力烦厌的挥了挥手,&ldo;告诉他,我没空!&rdo;
&ldo;可他说他呆会儿就过来!&rdo;李家伟说道。
&ldo;真是个狗皮膏药!阿力你别理他!&rdo;胡家义在一边不耐烦地说道。
&ldo;行啦,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rdo;张力朝李家伟挥了挥手,重又坐到了位子上:&ldo;人家都要亲自过来一趟了,怎么个不理法?&rdo;
&ldo;要不咱们晾着他?&rdo;辛辅善问道。
&ldo;我看不如把赵老板一起叫过来。&rdo;李广生也抬头笑道。
&ldo;没必要。……&rdo;张力冷哼了一声。陆子丰这两天已经打过来了十几通电话。而且不仅是这位陆经理,那些在正月十五自助餐会上的客户,也都打过好几个电话。不为别的,就是因为看到特别刊的火热行情,一个个都心急了。因为在元宵节那天借过钱的,都被张力在特别刊上加了广告。而那些没借钱的,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广告。为此,那些没借钱的家伙里面,还有几个曾经为此过来找过麻烦。可惜,这只是特别刊,并不是《香港人报》本身,就算签过合同,也没有什么约束。所以张力轻松地就把人打发了。哪怕这些人现在愿意借钱给他也不要了,就是要给这些人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