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欺骗中的许多方法,实际上也是暗示之法,例如,&ldo;明修栈道,暗渡陈仓&rdo;就是一种暗示,它暗示对方,在栈道修复之前,韩信不可能发动进攻。孙膑的减灶和虞诩的增灶也是一种暗示。它用行军锅灶数量的变化间接地暗示兵力发生了变化,达到了骄纵魏军、吓退羌军的目的。此外&ldo;用而示
之不用&rdo;,&ldo;能而示之不能&rdo;,&ldo;远而示之近&rdo;,&ldo;近而示之远&rdo;,&ldo;实则虚之&rdo;,&ldo;虚则实之&rdo;,&ldo;实则实之&rdo;,&ldo;虚则虚之&rdo;,也都是通过暗示使敌人误入圈套的。可见,暗示在军事欺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暗示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暗示的艺术性;二是对暗示的理解。其中,暗示的艺术性高低完全取决于暗示者。而对暗示的理解,既与被暗示者的心理状态和知识经验有关,也与暗示者发出的暗示信息的合理性、合意性有关。欲使暗示达到预期目的,暗示者须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性。具体的作战对象不同,使用的暗示手段也应有所区别。为此,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敌人的兵法战术、作战特点、心理需要、思维习惯的基础上,对暗示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设计,提高暗示的针对性。这是成功地进行暗示的重要条件。
(2)目的性。暗示信息与欺骗目的的一致性,是暗示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为此,在暗示之前,首先要确立明确的暗示目的,否则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暗示虽然引起了对方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期望的,甚至是有害的。这就要求暗示者必须根据欺骗目的的需要确定暗示内容,并对暗示信息将会引起的反应进行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与欺骗目的相对照,视情修改暗示计划,使之正确地体现欺骗目的的要求。
(3)连续性。连续不断并能稳定一段时间的暗示信息能引起较持久的暗示。而持久的暗示是改变敌心理定势所必需的。由于心理定势形成以后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暗示信息在改变敌定势的过程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连续不断地进行暗示,才能达到目的。
(4)分寸感。既要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反应,又不能使对方怀疑,顺其自然,合乎情理,切莫演过头戏。戏作过了头,必然走向反面。再好的暗示动作,对方怀疑其真实性就会前功尽弃。不仅如此,对方还可能将计就计,陷暗示者于被动。
(五)顺详敌意法
顺详敌意,是一军事成语。语出《孙子兵法&iddot;九地篇》:&ldo;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rdo;&ldo;详&rdo;通&ldo;佯&rdo;。意思是假装顺从敌人的意向,因势利导,欲擒故纵,把敌人的行动引向极端,然后乘机战而胜之。顺详敌意实际是一种心理战术。其特点是顺水椎舟,就坡骑驴,将计就计,投其所好,迎合敌人的心理需要,按照敌人本来的意愿,因势利导,诱敌致错,让敌人在自以为得汁的情况下,上当受骗,就我范围。《兵经百篇&iddot;顺》对&ldo;顺&rdo;的要义进行了精辟的阐发:&ldo;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以导瑕。敌欲进,赢柔示弱以致之进;敌欲退,解散开生以纵之退;敌倚强,远锋固守以观其骄;敌仗威,虚恭图实以俟其情。致而掩之,纵而擒之,骄而乘之,情而收之。&rdo;意思是:凡是硬攻容易碰壁的,不如顺着敌人企图引导它发生错误。敌人企图前进,就故意示之软弱诱其前进;敌人企图后退,就故意撤去围兵开放生路,纵使其后退;敌人仗恃它的强大,就避开它的锋芒固守不出,以滋长其骄做;敌人仗恃它的声威,就假意退让而暗中准备实力以等待它的松懈。调动敌人然后掩袭它,放纵敌人然后捕捉它,滋生敌人的骄心傲气然后乘机打击它,待敌人松懈后再收拾它。不难看出,&ldo;顺&rdo;字条对&ldo;顺详敌意&rdo;的阐发是相当精辟透彻的。
顺详敌意的核心意思是顺敌心理,顺敌愿望,顺敌思维模式。为此,必须悉心研究和掌握敌人的心理需要和思维特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需要是
激起人的活动的&ldo;内驱力&rdo;,是动机和行为的基础。当人们产生强烈需要时,大脑皮层便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客观事物一旦符合这一需要,便进一步强化这一兴奋中心。需要越急切,由它引起的活动越有力。因此,要改变敌人的动机和行为,必须先从研究其需要入手,了解敌人在想什么,想做什么,进而以&ldo;顺&rdo;的方式,假戏真演,投其所好,迎合敌人的种种心理动机,造成其决断失策,行动失误。
无数事实证明,采取顺动法欺骗,较易取得成功,而采取逆动法欺骗,则成功的难度较大。因为敌人的肩上长着自己的脑袋,只有当敌人感到某项行动符合自己的利益需要时,才会心甘情愿地付诸行动。所以,采取一厢情愿、强加于人的办法,敌人是不会接受的。这就象两个拳师打拳一样,不让对方出拳是不行的,硬把对方的拳头挡开有时也并非上策,高明的拳师常常先示以破绽,诱敌出拳,然后迅速闪开,顺势一击,制服对手。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集中兵力,重点进攻我山东、陕北根据地,企图&ldo;伸开双拳&rdo;,首先歼灭我华东和西北野战军,然后再掉转兵力攻击我晋冀鲁豫野战军。针对敌人这一作战意图,毛泽东一面电令我华东野战军在胶东摆开与敌人决战的架势,以积极的行动将敌人&ldo;右拳&rdo;引向渤海之滨;一面率领我西北野战军,主动出击榆林,将敌人的&ldo;左拳&rdo;继续拉向西北,蒋介石满以为双拳齐挥,击中了我军要害,但结果却造成自己&ldo;胸膛垂露&rdo;的不利态势。这时,我刘邓大军乘机千里跃进大别山,象一把利剑插进敌人的胸膛,扭转了全国战局,迫使蒋介石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直到这时,蒋介石才大呼棋输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