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紫薇揣摸着小丫头的眼神,百思不解。实则,是因为赏云鹤初次带姑娘入府,而且又如此殷勤,丫鬟们以为是今后的女主子到了,自然要好好认上一认。可惜,紫薇戴着面纱看不真切。
紫薇未疑惑多久,一群身材高大的黑衣人,如同提着小兔似的,把人拎到大厅。对着紫薇恭敬的行了礼,把名册之上的十来人挨个排好。并在紫薇的示意下,解开捆绑对方的麻绳,再次施礼后鱼贯而出,最后一人带上房门。
紫薇静静的看着眼前的众人,一一回忆对照着前世脑海中的模样。果然,分毫不差。只是,都老了。
众人跪坐于地,注视着眼前面裹纱巾的紫薇,心下惊异不定。半刻前,他们被捉来此处,不由得胆战心惊,以为没命了。可是,左思右想,猜不出是哪个仇家的手笔。毕竟,他们即便有一两个对头,可谁有胆子在紫禁城内抓人啊?
他们大多是落单的时候,被人从背后点穴,然后背出紫禁城的。来者身手不凡,背负他们还能不惊动守卫,踩着轻盈的步伐,轻松跳上宫墙把他们提出来。他们疑惑自己无意中得罪了何方强人的同时,更是暗暗惧怕。他们老了,怕死了,只想安安稳稳过几年清闲日子。难道,这个小小的愿望都达不成吗?
众人仰望着阴影中的紫薇,双方都静默着,不发一语。倒是两者对视之时,被抓之人都看清了身边所跪的同伴,不禁诧异万分。左右的脸俱是平日看熟的,在后宫混的如鱼得水的。难道抓他们的人,是想利用他们,对朝廷不利?
整个大厅内黑压压的,只有正中央那一盏明灯飘忽摇曳着。周围静,静的可怕,那压抑的气氛,使得早已成为首领太监的吴书来忍不住了。他虽然不敢起身,仍壮着胆子冲紫薇开口问道:&ldo;你抓我们来,究竟想做什么?我先说了,休想让咱家陷害皇上。咱家深受皇恩,是不会背叛皇上的!&rdo;
&ldo;哼!&rdo;紫薇哼笑道:&ldo;吴书来,想不到你还挺忠于弘历的。&rdo;
&ldo;大胆!竟敢叫皇上的名讳!&rdo;吴书来喝道。一旁跪地的众人也狠狠瞪视着紫薇。
紫薇也不理他,从衣袖中伸出左手,放于火烛明亮之处,任凭瞻观。纤细白嫩的玉手煞是好看,而那拇指佩戴着的戒指之上,一颗璀璨的珠子正闪烁着流动的光芒,更是引人注目。
其形似水滴,
其色如鲜血。
光芒游移间,
如同人滴血。
那不是血滴子吗?当场有几个人失声惊叫,猛然抬头对上紫薇的目光,纷纷倒抽了一口冷气。血滴子有很多传说,有人认为是一种暗器,形如鸟笼,可以投掷出去取人首级的武器。也有人以为,血滴子是一种剧毒,杀人于无形。实则,血滴子是一枚戒指,更确切的说,是戒指上那颗血红的明珠,它代表着让所有血滴子俯首称臣的权利。
&ldo;你,你究竟是谁?&rdo;吴书来问出了众人心中所想。
紫薇不答反问:&ldo;雍正八年,十一月初五。那日下着大雪,有个孩子在辛者库外险些被鞭死。幸亏,当时有人无意中路过,救下他。命他去乾清宫当差,三年后七月初七,把他收入血滴子暗卫。不知道,这孩子长大后,还记不记得?&rdo;
&ldo;先帝爷!&rdo;吴书来神情激动的望着紫薇,上下打量。心头又疑又惊,疑的是,知道自己曾经过往的人几乎都入土了,眼前之人如何得知?惊的是,说话之人明明是个半大不小的姑娘,但语气和举止都像极了雍正。尤其是那双摄人的眸子,更似先帝重生一般,把吴书来吓得不轻。
&ldo;雍正四年,五月初一,有人为齐妃传膳时出了错,被押到刑司打两百大板。是谁见你可怜,免了你一百板子的?又是谁,在两年后端午之时,把你招入血滴子的,李玉?&rdo;
总管太监李玉闻言,凝视着紫薇好一番端详,目光中既激动,又惊疑。他险些被打死之事,知道的人不少。但他是血滴子之事,只有先帝知晓,跟前的女子,是何处得知的呢?难道,真是先帝爷重生不成?不,不,这太不可思议了,李玉晃着脑袋,脸上似信非信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