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笑道:“为父知道汝没有办法,这不是带着一帮鬼来相助于汝了吗?”
禹又惊又喜:“父亲大人有办法助儿子上那道山梁?”
鲧说道,只需如此如此。
禹听完瞠木结舌,半晌喃喃语道:“当真匪夷所思,非亲历不敢信也!”
鲧与他约定阴阳信号,便率队离去,却不走河岸,蓦然跳入波涛翻涌的河水之中,禹惊得毛孔贲张,急往河边赶来,一边大喊:
“父亲大人——”
突然绊在一块岩石上,摔倒在地,霎然醒来,群星已隐,河涛依旧,乃是南柯一梦。呵呵。
天色已渐明,禹从石上站起,于晨羲中往下游望去,那道山梁的豁口已隐隐可见。
禹跳下大石,回到营地,助手正在四处寻他。舜帝派出的使者已到营中,黄河水倒灌上游,已淹坏田园山林无数,舜帝责禹必须尽快疏通河道,否则议罪严处!
禹胸有成竹,毫不慌乱,命助手去打发使者,他自己则亲自调动民工,携足器具,往下游山梁赶来。
这道山梁是一面巨大的绝壁直插在河水之中,远远看上去,象是一块天生地就的木板,绝壁下厚上薄,壁上光洁滑溜,寸木无生,想乘船到壁下攀爬上去,绝无可能。
绝壁跟两边山势相连处很薄,人不能行,且相连处低洼,就算人能爬过相连之处,也会因地势低洼而爬不上豁口,只能望之兴叹。
在绝壁中间天然生成一道月牙形大豁口,看起来离河水很近,如果能顺着豁口开掘,一定比挖相邻河段的山要快而高效得多,但有着如此优越地理特征的绝壁却上不去,简直就是上天在此专门跟禹开了个玩笑一般。呵呵。
禹命民工散开,到山林里砍伐树木制作木槎,然后将木槎推入河水之中,让木槎顺着河水漂流。
禹又命在河岸边立一根高竿,竿顶悬一匹黑练,杆下搭三张供桌,上列三牲、果食之祭。
禹点燃三根细木杆,类似于后来的香,跪在桌后,磕头低语。因为声音很小,没有人能听清说的是什么。
众人皆不解禹之意,都以为他要祈求河神相助。呵呵。
忽平地刮起一阵旋风,呼啸如雷,高竿上的黑练猎猎飞舞,唬得众人心惊胆颤。
再看河中,成千上万木槎已漂至绝壁之下,纷纷自立而起,由下往上架叠,犹河神显灵一般。
岸上数万民工目瞪口呆,这种情形这辈子头回见!
从午时开始,到傍晚时分,一座自河面而达山梁豁口的稳固的木槎桥便搭起了!
有了这座木槎桥,治水民工便可乘船到桥下,携着工具爬上山梁豁口,将如履平地。
原先堪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一个下午竟然便神奇地解决了。
民工们发出震天动地的喝彩声,纷纷跪在河岸边磕头祈祷,感谢河神显灵。呵呵。
治水助手战战兢兢跪在禹面前,磕头恭贺,不敢仰视。他们不敬佩虚无缥缈的河神,在他们眼中,能够役使河神的禹才是惊天神人。
这件事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传开来,渐至天下皆知,天下皆惊,人们都认为禹乃天神下凡。这为禹后来接替舜主宰天下,成为天下之主,开辟夏朝五百年基业,打下坚实民意之基。
当然,此为后话,表过不赘。
其实,用木槎搭桥是鲧的主意,他跟禹商定,禹制作好木槎之后,顺着河水将木槎漂到山梁下面,由他组织鬼魂将木槎搭成桥,直达豁口。鬼魂可以站在河水之中,故能完成这种人根本不能完成的事情。
木槎桥搭成,禹命民工乘船到达山梁之下,沿着木槎攀上豁口,使用火烧石壁,然后用冷水浇淋的手法,炸裂石壁,成功沿着豁口掘至河床,打通了水道。
黄河之水倾泄而下,上游被淹之田园山林,复又显露出来,人们可以搭屋而居,耕种而食。自此,黄河流域再无水患之虞,人口日增,市邑渐稠,繁华异常。
禹用十三年时间,采用分流疏浚之法,治理好神州大地上的水患,威名大盛,人心日隆,舜帝年事已高,遂将天下禅让给禹,禹于是成为主宰四方的禹帝,人称大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