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嗤”了一声:“别吹牛了,仔细到时打脸自己脸上挂不住。”
“本王才不会打脸呢。”崔九凌冷哼一声,为了不叫她再泼自己冷水,猛烈地动作起来。
傅谨语惊呼了一声,连忙抓住了罗汉床的床围。
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一般,崔九凌使出了浑身解数,光是姿势就换了十几二十个。
傅谨语赶紧自己就像电饼铛上被烙的饼一般,一会儿被翻一个面,一会又被翻一个面,甚至还竖立起来。
等到结束时,她整个人仿佛负重跑了五公里一般,哪哪都酸疼。
正昏昏欲睡呢,突然听崔九凌懊恼道:“都怪你谁甚本王不行的话,激得本王甚都顾不得了,只想叫你晓得本王的厉害,竟把套套的事儿给忘了。”
傅谨语一骨碌爬起来,惊慌道:“这如何是好?要是怀上了怎么办?你赶紧叫人给我熬碗避子汤来。”
“别胡闹。”崔九凌立时拒绝,皱眉道:“风清苑有母妃的人,若半夜三更熬避子汤,必定会传到母妃耳朵里。再者,是药三分毒。”
“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傅谨语怒瞪他。
崔九凌安抚她道:“洞房花烛夜那回也没戴,事后证明无事发生,兴许这回也跟上回一样好运呢?”
事已至此,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崔九凌说得没错,是药三分毒,她总不能为了害怕有孕而去喝这等伤身的汤药。
但心里还是好气。
于是她逮着他就是一顿天马流星捶。
崔九凌理亏,也不敢闪躲,由着她揍自己出气。
第120章120这是喜脉呀!
裴雁秋蹲在皇庄几个月,贴钱贴人,劳心劳力,总算没白折腾,马铃薯在五月底大获丰收。
皇庄的土地肥沃,皇庄的庄仆侍弄起马铃薯田也更加上心,加上皇庄也不缺农家肥,故而产量远超傅谨语的小李庄。
亩产竟高达一千八百斤。
在裴雁秋将收获的马铃薯,连同种植方法、食用方法的条陈献上去三个月后,景福帝终于在早朝上通报了这一好消息。
满朝震惊。
要知道大齐一亩良田的产量,一季稻或麦,再加上第二季的豆子,风调雨顺肥料充足的情况下,也堪堪只有三石,合四百五十斤。
三亩地的产量才及得上一亩马铃薯的产量。
这得多养活多少人口?
这样一样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好物什,对于一把年纪却政绩平平,急于建功立业好青史留名的景福帝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于是他大手一挥,封了裴雁秋一个正六品朝议郎的散官官职。
散官,不必上朝,亦无须去衙门坐班,只是领空饷的虚衔。
对于勋贵或是世宦之家来说,或许算不得什么,毕竟没有实权,但对于商贾之家裴家来说,却从此改换门楣,从商户一跃成为官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