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页小说站

下页小说站>拜占庭帝国信奉的是什么教 > 第4章(第1页)

第4章(第1页)

美利坚帝国能像它的辩护士所宣传的那样永久存在下去吗?当然不能。有一种规律是新老帝国都无法违反的,那就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大,反抗越强。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第三帝国都因穷兵黩武、逞强称霸一一覆灭了。今天美利坚帝国妄图做世界霸主,到处树敌,必将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俄罗斯学者杰拉金指出:&ldo;2001年9月11日的惨剧完成了从苏联解体后开始的苏联后世界的形成过程。在长达十年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的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rdo;[7]美国学者约翰逊说:&ldo;像20世纪的其他帝国一样,美国选择了不是审慎地生活于和平和繁荣中,而是成为一个与愤怒、抵制的世界相违反的大规模军事帝国&rdo;,&ldo;我们发动的事业将把我们引向新版的猪湾惨败和最新的提速的越南战争情形的重演。&rdo;[8]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观点。一个国家站在全世界人民的对立面,不论它自居什么样的帝国,现在还有多么大的力量,难道能够长久保持下去,不走向衰落吗?

齐世荣

2005年12月

【注释】

[1]罗马帝国的创始者屋大维采用&ldo;元首&rdo;(prcepscivitatis)的称号,意为罗马第一公民。直到公元284年,戴克里先才正式称&ldo;君主&rdo;(do)。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称&ldo;哈里发&rdo;(阿拉伯语继承人一词的音译)。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76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8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9、261页。

[7]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5页。

[8][美]查默斯&iddot;约翰逊著,任晓等译:《帝国的悲哀&iddot;黩武主义、保密与共和国的终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2页。

《帝国史译丛》编委会

主编:齐世荣

编委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向荣(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北成(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沈坚(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奥斯特洛格尔斯基的生平事业[1](代前言)

法努拉&iddot;帕帕祖鲁

这部著作的希腊文译本在它的作者、我亲爱的伴侣奥斯特洛格尔斯基逝世一年半后问世了。我相信,这个版本会使他感到无限欣慰,因为希腊语和希腊民众对他来说是熟悉和亲切的。这不仅因为拜占廷研究是他的专业,而且还因为我个人与这一切所具有的关系。我之所以被出版人对本书表现出的兴趣所深深打动,在我并非拜占廷学者的情况下,接受他的邀请为本书写一点介绍性文字,原因在此。当然,我也希望能够评价一下奥斯特洛格尔斯基的学术观点及其研究成果的价值。这部著作在作者健在的时候,就受到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的特别推崇。历史自然会对它作出最终评价,将来的几代人将会在更大的空间中,看到它在拜占廷研究中所发挥的真实作用。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作者生平事业的几个阶段,使不了解这位学者的陌生读者对他的事业有所了解。我追随他的事业已近三十年,也就是说,开始于他新作迭出、赞誉如潮、声名大振之时。[2]面对他获得的巨大成就,多次有人问我,他成功地完成这样一部完美且完整的著作,这一事实应归于他性格和思想中的那些明显特征?他从来不匆忙行事,也从来不说&ldo;我无闲暇&rdo;之类的话,而诸如此类的话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咒语。

我认为,人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虽然奥斯特洛格尔斯基多次遭受命运的捉弄,但他的事业是极为顺遂的,学术生涯中没有出现过动摇反复,迷失彷徨,变化不定,而充满令人欣慰的成功。奥斯特洛格尔斯基1902年出生于俄国的彼得堡,他的家庭环境充满对俄国文化价值的追求。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的青年时代是伴随着俄国文学度过的,可以肯定,如果他留在俄国,他必定会成为俄国文学史家。陀斯妥也夫斯基、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以及其他俄国文学巨匠一直与他相伴,直到生命的终点,这些人的著作无时无刻不激起他的赞叹,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心灵中激起欢娱和灵感的涟漪。他终其一生都热爱着他的祖国。他为其祖国而感到骄傲,为光荣的彼得堡、列宁格勒感到自豪,同样,他也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感到骄傲。

由于命运的安排,奥斯特洛格尔斯基在17岁时与他的家人一起离开了俄国,1921年成为海德堡大学哲学院的一名学生。当时的海德堡是重要的人类学研究中心之一。在这里,他追随卡尔&iddot;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阿尔弗雷德&iddot;韦伯(alfredweber)、路德维格&iddot;库齐乌斯(dwigcurti)以及其他名师学习。起初他学习哲学,醉心于雅斯贝尔斯的课程,然而,他后来在寻求一个可以使他获得工作的&ldo;实用&rdo;专业时,转向了社会学和经济学。那时他有幸旁听了还是年轻的政治经济学讲师的埃德加&iddot;萨林(edgarsal)的课程,埃德加&iddot;萨林学养宏富,对历史研究独具慧眼,翻译并注释过柏拉图的著作,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也是一位充满激情和罕见魅力的导师。他与萨林商讨之后,选择了一个萨林本人兴趣之外的题目作为博士论文。[3]实际上,这个论文题目确定了奥斯特洛格尔斯基此后追求的学术方向。他开始研究难度很大、当时还无人涉及的拜占廷税收文献,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完成了《10世纪拜占廷帝国农民纳税团体》。[4]这一研究使他步入历史学和拜占廷研究的领域。由于博士论文的完成,他再次完全肯定了他的拜占廷研究方向。此后他动身去了巴黎,在那里师从著名的查尔斯&iddot;迪尔(插rlesdiel)和加布里埃尔&iddot;米勒(gabrielillet)学习了两年六个月。不久他出版了第二部著作《拜占廷圣像破坏运动研究》[5]。由于博士论文奠定的基础,他完成了大量的有关拜占廷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税收问题的研究‐‐这个主题基本上来自他业已形成的有关拜占廷史的基本观点。[6]对圣像破坏运动的研究是他申请讲师资格的论文。在完成这一研究之后,奥斯特洛格尔斯基转向了对其他重要时期的拜占廷史、拜占廷文明的宗教根源、精神生活和意识形态的研究,这些主题如同农耕史一样成为他喜欢研究的内容。[7]同时他还出版了有关编年纪、历史编纂学和政治史的研究成果,[8]展示了他对所有历史主题的异常广泛的兴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